鹦鹉鱼赏析网

太仓古建筑之旅,感受历史的韵味

发表时间: 2024-10-07 14:46

太仓古建筑之旅,感受历史的韵味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记忆

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

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

今天是国际建筑日

小布带你打卡太仓古建筑



一座园林 诗意盎然
城厢镇县府西街40号


  弇山园是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的家؜园,园内亭台楼阁、清池花木,应有尽有,有“东南第一名园”的美名。王世贞向往《南华经》中“大荒之西,弇州之北”和《山海经》中的弇州仙山,故将自家园林命名为弇山园,作《弇山园记》。



  园内主要景观有宋代花石纲遗物望海峰、元代大型铁釜以及墨妙亭、明洪武年开凿的通海泉,以及弇山堂、嘉树亭、点头石、分胜亭、小飞虹、九曲桥等景点20多处。



一所故居 大学士第
城厢镇新华东路60号


  王锡爵故居始建于明代万历年,经过四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现存门屋(俗称“太师第门楼”)与王氏宗祠三进,门楼面阔五间,门厅左右为上下二层,为明代万历首辅王锡爵的府邸。建筑高脊重檐,气势宏伟,明万历帝曾赐额“大学士第”。



  王锡爵故居院子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碑廊,廊中竖有历代碑刻二十多块,其中,元代赵孟頫书法碑是太仓目前保存最有价值的古代碑刻,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座宝塔 红色印记
璜泾镇新农街44号



  位于璜泾镇新农街的西塔是太仓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清代乾隆年间重建。砖木结构,六面五层,底层每面外墙宽2.25米、周长13.5米,塔高15.5米,飞檐翘角,悬挂铜铃,葫芦结顶。每当微风轻拂,就会发出叮当脆响,悦耳动人,再现了老璜泾人“风吹铜铃响”的美好记忆。



  到了璜泾,一定要去西塔看一看,因为西塔不仅是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处红色遗址,它见证了太仓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



一座古桥 连接两地
吴塘河与致和塘交界处


  伯埙桥建于1934年,是太仓、昆山两地的交界桥,桥东是太仓,过桥即为昆山地界,原为竹木结构,名叫“仁寿桥”,后年久失修,倒塌路断。西郊人王伯埙捐资12000银元,修建了这座三孔钢筋水泥桥,所以称为伯埙桥,此后一度更名为人民桥。桥跨度达32米,桥东西各有36级台阶。



  伯埙桥最独特的地方,是桥正中有一座八角亭,可供路人休息。与州桥、周泾桥、皋桥等元代石拱桥相比,虽然以钢筋水泥建造的伯埙桥算不上历史悠久,但伯埙桥因其高大的桥身、独特的造型一度成为西郊的地标。



一座红楼 包罗万象
城厢镇县府街39号


  经常路过县府街的人一定会发现,在县府街的一角,有一座红砖外墙的复古建筑格外显眼,它是太仓市内唯一的民国时期“小红楼”。2019年,经过维修改造,这座“小红楼”正式改名为万国码头主题艺术馆。



  太仓是郑和下西洋探索“海上丝绸之路”的起锚地,悠久历史长河中曾赢得“万国码头”的美誉。艺术馆集展览、教育、文创功能于一体,展现了万国码头的包容与多元。



一座庙宇᠎ 见证历史
浏河镇‭新东街90号


  浏河天妃宫,又名“天妃灵慈宫”,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于现址,是见证元明大规模海运漕粮、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的重要遗迹。



  浏河天妃宫是江南地区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妈祖庙,于2013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留至今的主建筑天妃宫寝殿(后殿),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气势轩昂,是典型的明清时代江南苏式建筑。



太仓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

还有不少古建筑

隐藏在太仓的各个角落

南园、张溥故居、᠎望江亭…⁠…

在时光的长河中

诉说着独有的故事

来源:太仓发布

编辑: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