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9-08-19 18:2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闺蜜Miss何,近来打算入坑岩茶。
面对花花绿绿的岩茶世界,让人挑花了眼。
一心想喝懂岩茶的闺蜜,小手一挥,打算从岩茶中名气最高的茶喝起。
比如,选中了“马肉”,通过朋友圈,购入了一小盒马头岩肉桂。
然,这“马肉”,喝得闺蜜简直怀疑人生。
“我的天哪,那马头岩肉桂,喝起来又冲又涩,还带着酸味!太可怕,太难喝了!”
“对比你之前送我的十二金钗,感觉没法比!”
“什么时候有空带带我喝茶呗,给你做小蛋糕。”
听完闺蜜的痛述,真真觉得,对于刚入门的岩茶新手来说,实在有太多的坑,需要防了!
自小养尊处优的闺蜜Miss何,喝茶的习惯,向来是哪种茶名气高喝哪一种,口味不挑。
换到了岩茶这,同样是哪个山场名气大就喝哪个。
作为新茶友典型代表,闺蜜简直就是茶圈里的一只小白兔,太容易吃亏了!
《2》
买对茶,是入门阶段绕不开的话题。
闺蜜的喝茶学习方法,从名气高的茶开始喝起,原则上没有错 。
名声在外的好茶,背后有着实力所在,最能彰显一款茶的风味。
早两三年,Miss何正是直接喝村姑陈推荐的太姥山高山白茶,成功被圈粉。
太姥山出产的白茶,将白茶的鲜醇甘爽滋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闺蜜喝习惯高山白茶后,再到外面喝茶时,但凡遇上平地茶、外省茶等。只要喝一口,就能尝出不对劲。
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喝美誉度高,名气大的好茶,带人快速入门,完全是可行的。
武夷岩茶的入门,也不例外。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孕育出了别具岩骨花香韵味的武夷岩茶。
非岩不茶的武夷岩茶当中,正岩核心产区出产的茶,最是能将岩茶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试想,若想感受岩茶的岩韵,还有什么方法,比直接喝正岩茶,来得更快捷?
按名气喝茶,若在能买对茶的情况下完全可行。
细数武夷岩茶当中,称得上名号的茶,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水仙、马头岩肉桂、水帘洞老丛梅占……
哪一个,不是凭着真本事,行走茶界江湖?
牛栏坑肉桂,汤感细腻,桂皮香凸显,茶汤浑厚,醇厚的汤水包裹着无限精彩。喝过一口,就能切身理解,为什么这些年,“牛肉”能爬上岩茶大哥的头把交椅,不是没有道理。
慧苑老丛水仙,将“醇不过水仙”完美诠释,此外,还将分外凸显了老丛水仙的丛香。作为感受水仙汤感醇厚以及丛味的最佳教科书,自然当之无愧。
马头岩开山坪的山场出产的肉桂,桂皮香霸气,凌冽,啜一口茶汤,喉咙处能涌起辛辣感,让人过喉不忘。
……
这些知名岩茶,正是因为个性凸显,才备受茶友们的喜爱,美名远播。
对岩茶初学 者而言,从这些顶端茶、知名茶喝起,可以快速提高段位,提升喝茶的水平。
然,采用这个法子入门,需要格外留意的是——买对好茶!
毕竟,当下的岩茶市场里,一个板砖砸下去,十有八九砸到的都是“正岩茶”。
良莠不齐,真假混同的岩茶市场中,若直接按名气选茶,吃亏上当的风险,实在太高!
《3》
岩茶入门,事前没有做半点规划,会容易踩雷!
早前,麻花认识了位茶友老大哥。
在交流喝茶经验 时,提到自己已经喝了快两年的岩茶,但还是喝不太懂。
甚至于,水仙和肉桂之间彼此还会喝混,这该如何是好?
“是不是焙过火的岩茶,喝起来滋味都大同小异。”
麻花听到这时,大吃一惊,这不应该啊。
通常而言,喝了两年岩茶的茶友,早就属于脱离小白的阶段。
怎么会连水仙和肉桂之间,还会弄混呢?
思来想去找不出答案后,继续向那位茶友打探情况。
“平时自己喝茶,就为了过过茶瘾,不像你们要认真感受香气滋味。”
“手边但凡有茶,有时间,就泡来喝,也没有太多讲究。”
“至于泡茶,更是怎么简单就怎么来的,按照你们提倡的快出水标准,那肯定是达不到的。”
经过一番了解后,麻花在心里勾勒出了五柳先生的画像,“好读书,不求甚解。”
对于部分茶友而言,正是活脱脱的“好喝茶,不求甚解,偶尔喝上几杯好喝的茶,图个开心就好。”
然,对于学茶或是喝茶入门而言,这样的方法完全行不通。
事先喝茶没有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系统的了解岩茶,难以将岩茶喝得通透。
系统学习岩茶,不外乎三大板块,山场,工艺,品种。
将这三大块知识条理理顺,再结合平时的喝茶经验,才能慢慢找准岩茶的感觉。
这样,才能顺利入门岩茶!
《4》
岩茶入门,不要盲从大师茶!
曾经,“大师”这个名词,在麻花心中是个神圣概念。
不说别的,光是美学欣赏上相差无几的两幅工笔画。
署上“小师”的名,卖不出高价。
而被“大师”盖戳认证后,价格就能蹭蹭的往上涨。
从市场价值上看,“大师”的背后,那可都是真金白银的人民币呀!
话说回武夷岩茶,制茶工艺繁复的岩茶,对于工艺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市场上,“大师茶”同样分外诱人。
于是乎,当麻花处于小白阶段时,最为心驰神往的就是喝大师茶。
在当时的前辈带领下,蹭过了不少“大师茶”。
哪怕刮风下雨,甚至下刀子,麻花对于“大师茶”的热情,依旧雷打不动。
但,等真正喝过几次后,麻花对于“大师茶”,幻想彻底的破裂。
大师茶,并没有那么好喝!
相见不如怀念,用来形容对“大师茶”的心情,甚是妥当。
大师亲手做出来的茶,未必是新手们能喝得惯的口味。
若将时间倒退好几年,让初入门的麻花,直接试一款足火的铁罗汉,肯定会觉得,这茶又苦又难喝。
世移则事异。
喝懂“大师茶”,可离不开一定的段位。
对于新手而言,且不说“大师茶”的真假难辨,光是从喝茶接受程度上看,大师茶未必是好的入门茶!
《5》
岩茶品种这么多,多喝几款,就能快速入门?
这样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全面。
岩茶的最大魅力之一,在于不断的变化。
走马观花似的喝茶,难以全面掌握岩茶的精妙。
若说起来,武夷岩茶的品种,有上千种。
若在这众多品种里随机取样试喝,不知得等到何时,才能摸准岩茶入门的门槛?
一口吃不成胖子。
一时也喝不完所有的岩茶。
学岩茶,喝茶贵在精而不在多。
处于入门阶段时,多认真喝几款具有典型特点代表的茶,水仙、肉桂、大红袍等,从基础入手,更能帮助入门。
若不然,一通盲喝,费了不少功夫,成功打卡好几款小品种,到头来却对提升岩茶的段位,没有任何帮助。
江湖里,学习武功,基本功得扎牢。
马步扎稳,后续才能走得更远。
岩茶入门,基础功夫同样不能少。
喝懂水仙、肉桂、大红袍,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的特色后,自然离顺利入门不远了!
《6》
作为新人,在喝茶过程中,最怕踩坑。
一旦踩坑,不仅会钱包受损,还会带来身心伤害。
比如,买到一款极度苦涩,能让人喝到嘴巴发木的劣茶时,能将新茶友彻底劝退。
印象分丢失后,会让新手留下这样的感慨:
“这就是武夷岩茶,也太难喝了吧!”
片面的想法根深蒂固后,误解由此产生。
再往后,心中难以再次燃起征服岩茶的小火苗,从此与岩茶绝隔于江湖。
实为遗憾!
入门岩茶,学会“躲坑”,排除阻力,是前提!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