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8-09 09:32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七月八月,是暑期档。
今年暑期的旅游很热,这天看到网上的喝茶推荐。
称:“老白茶+焖壶,很适合公路旅行。”
开车自驾游时,往车上放一把焖壶。
每次出发前,撕开一小包独立包装的老白茶,一袋一泡,直接放进去。
再往焖壶里加入热水,放在车上慢慢闷。
出门游玩时,累了渴了,随时倒出来就能喝上热茶,全家老小都能喝,太方便了。
最后,对方推荐了这样的焖茶公式。
用焖烧壶泡老白茶,100度高温水,闷上3-4个钟头口感与风味是最好的。
倒出一杯茶,汤色红浓透亮,醇厚感极强。
高温焖茶释放出来的茶味潜力,甚至比盖碗冲泡出来的茶味更强,又醇又柔又香甜……
说真的,这番带货话术很吸引人。
寥寥数语之间,就带动了不少关注。
“你这焖壶不错,多少容量的?”
“有没有同款链接?”
“这款老白茶是哪一年的?问个价?”
但在盲目跟风下单,尝试将老白茶“焖”着喝之前,有些事得提早向大家说清楚。
关于白茶闷泡的那些事,看完以下4个问答,能让你一次性将焖茶本质看明白。
《2》
一、盖碗、紫砂壶、焖茶壶,哪种茶具适合闷泡?
这个问题很难简单说清,得从这三类用具的本质说起。
不得不说,这两、三年来,焖茶壶的热度很火。
许多直播间,都能看到老白茶与焖壶的组合。
买老茶送壶,甚至还成了一套经典组合。
焖茶壶这个物件,乍一听觉得新奇,本质上它不过是换上了时尚外壳的老式保温壶。
用焖茶壶泡茶,与保温杯泡茶的结果很相似。
密闭保温状态下,壶内的高温沸水不容易散热,热量长时间保持。
闷在其中的茶叶,受到持续高温影响,会大量浸出茶味物质。
而紫砂壶和盖碗,都是泡功夫茶时常见的主泡器。
紫砂的泥料特殊,有一定保温性,不少老茶客用紫砂壶泡茶时,会特意利用紫砂的保温性,将茶味稍微闷得浓醇一些再出汤。
白瓷材质的盖碗,散热快,倒出茶汤的过程很利落。
通常,用盖碗泡茶,茶味没有泡淡之前都不提倡闷泡与坐杯。
毕竟,往盖碗内注入沸水后,热量会开始不断蔓延。
如果没有尽快分离茶水,等你刻意闷了一会再出汤,此时热量已经波及到两侧碗沿,泡茶时肯定会感到烫。
《3》
二、焖烧壶泡茶有那些缺点?
网上有不少人在夸焖茶壶泡茶的优点。
简单方便,操作零难度,看了就能懂;
解放泡茶双手,焖出一壶茶后能吨吨吨喝半天;
居家休闲,自驾出游都能用得上;
哪怕是外出,也能保温热茶水,满足喝热茶的刚需……
但换一个方向看,茶友们可 别盲目跟风尝试。
哪怕圈内都是一片看好声,但焖茶壶泡茶的隐藏缺点,不得不提。
焖茶壶闷茶与保温杯泡茶没有差别,茶水在高温密闭状态下,茶味鲜醇爽口程度会直线下降;
除了外出期间,居家生活时,手边有泡茶条件的话,没必要用焖壶泡茶,现喝现泡出来的茶味更香更好喝;
大容量的焖茶壶,如果闷出满满一大壶茶水,短时间内喝不完会造成浪费,如果超过十来个钟头还是没喝完,放着继续再喝,哪怕茶水依旧温热,但壶内剩余在最后的茶汤与隔夜茶没有差别;
焖茶壶内壁容易残留茶渍茶垢,卫生死角多,难以清洗到位;
喝老白茶没有非闷不可的道理,原料品质好,制茶工艺到位,内在茶味充足的好茶,使用盖碗冲泡期间,哪怕短短几秒的浸泡后,快速倒出茶汤,茶味照样甘醇有层次,如果直接一壶闷,反而不利于好茶的茶味层次;
当你喝一款此前从来没接触过的老白茶前,第一次泡茶喝要先试茶确认品质。试茶时,盖碗冲泡更能真实反应品质。
如果盖碗快出水泡茶,茶味寡淡乏味,只有长时间焖茶或者持续加热煮茶才能出来少量茶味的“老白茶”,说明品质无比糟糕,做旧风险很大。
那些反复强调只有“焖”了才好喝的老白茶,不值得信赖。
《4》
三、泡老白茶要闷多久?
以盖碗冲泡为例,喝一泡2018白露茶,每一冲的浸泡时间都是不同的。
但总原则还是那句话,好茶用不着久闷。
响锣不用重锤,快马不用鞭催。
一流水平的老白茶,自然也不用刻意闷泡。
认真喝茶时,老白茶的甘醇、饱满、细滑浆感等,都不是随便焖出来的,而是仰仗自身品质实力。
如果是做旧茶,平地茶存成的老茶,存坏跑气茶,不论你用什么方法闷,或者是将闷泡时间一再延迟,也改变不了 本质。
盖碗泡老白茶,默认前面5冲泡茶,都可以连续快出。
即,往盖碗内冲入沸水后,立马合盖将茶汤倒出来。
从注水刹那算时间,快速注水,迅速合盖,立马出汤,倒出大量茶水的全程用时不过七、八秒。
在短短数秒的浸泡时间内,已经能让好茶泡出足够精彩的茶味。
类似曹植的七步成诗,胸有成竹,文采斐然,才能在七步之下,出口成章,吟出诗篇。
不然,硬生生逼迫一个胸无点墨的文盲去写诗,别说七步成诗,就算留足三天三夜,也出不了作品。
5冲之后,再根据茶味的具体表现,决定要不要加时。
譬如,第6冲可以稍微迟5秒,再出汤。
如果觉得茶味浓淡适口,下一冲再默默加时,闷10秒后倒出。
一路往下,坐杯15秒、20秒、30秒、40秒等。
越是泡到尾水,越要留足时间坐杯等待,才能避免茶味偏淡。
但总体上,用盖碗泡老白茶,“前快后慢”才是正确泡茶选择。
《5》
四、闷白茶是选寿眉还是白牡丹?
很多茶友的第一想法,当然是选梗叶粗大的寿眉。
但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陷阱。
不论白毫银针、白牡丹,还是春、秋寿眉,好茶都不应该随便闷着喝。
盖碗泡茶,逐次冲泡之间,更是不应该盲目闷。
要是一上来就直接闷着喝,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泡原本能泡出十来冲的好白茶,闷不了几次就转淡。
这除了会严重影响耐泡度外,还会将茶味闷得特别浓。
闷泡出来的茶汤内,高度浓缩了大量茶味物质。
其中,由于茶多酚、咖啡碱含量过高,闷浓的茶汤喝入口,容易苦涩,很重口味。
从闷浓的茶水里,很难喝出老白茶应有的甘、醇、柔。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盲目闷泡的做法都不靠谱。
《6》
真正懂老白茶的资深茶客,不会随便将好茶闷着喝。
网红焖茶壶泡茶,看似方便,但不利细品。
大壶焖出来的热茶,解渴还行,但会丢失许多细腻滋味。
茶汤当中的落水香,茶水的鲜醇感,老白茶的极致浆感、茶汤当中的药香与陈香等。
这些层次丰富的多彩滋味,不论什么时候,还是现场用盖碗冲泡,得出来的茶味层次更好。
一大壶闷了好几个钟头的热茶,哪能比得上热腾腾新鲜出炉的、茶香馥郁的、揭盖飘香、用功夫茶逐冲泡出来的美妙风味?
大壶焖茶,不利展现细腻茶味层次。
类似一锅大乱炖,哪能比得上精致小炒的细腻滋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