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理解与接纳是关键

发表时间: 2025-01-08 19:07

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理解与接纳是关键

自闭症孩子刻板行为,家长少管,有大用处!

不少家长持有这样的观点:自闭症孩子所表现出的刻板行为对其社交活动以及学习进程产生了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刻板行为也会使孩子的自闭症特征过于明显地暴露在外,故而他们千方百计地试图阻止孩子的此类行为。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兴趣狭隘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是自闭症诊断的两大关键标准之一。众多家长习惯性地将刻板行为看作是一种缺陷,但依据我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而言,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好不要过度干涉。

1. 身体动作呈现重复且刻板化的特征。

诸如频繁看自己的手部,进行毫无实际意义的单手或双手扭转等奇特动作,身体前后或左右摆动不停,在原地不停转圈,又或是沿着圆周奔跑不息等表现。

2. 针对物体实施的行为具有重复性、刻板性以及仪式化倾向。

例如反复地开启与关闭门、窗以及抽屉,按照特定模式排列各类物品,亦或是在出门之前必定要完成关灯、关电视、关门等一系列固定动作。

3. 存在重复的学习行为与强迫性的思维定式。

像对地图、国旗、公交线路等内容抱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每日执着于相同的人物与物品而难以转移注意力等情形。

不同的⁠自闭症孩子所展现出的具体行为虽各有差异,然而其共通之处在于行为均具有狭隘性、重复性、刻板性以及仪式化的显著特点。

刻板行为干预与否的判断要点

在对待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时,家长不能冲动行事,要综合考量多方面情况再做决定。

首先是孩子的年龄因素。就像 2 岁的自闭症孩子总爱横向排列搭积木,这在这个年龄段可能是正常的游戏技能发展表现。家长可以静下心来持续观察,看看随着孩子长大,他搭积木的方式会不会有阶段性变化,比如从单纯横向排列慢慢开始尝试搭高、搭出形状等。要是到了 5 岁、10 岁,孩子还是只会横向排列搭积木,没有任何新玩法,这时候家长就得好好想想是不是要介入干预了。

其次要评估刻板行为的影响大小。这可不能凭家长自己的感觉随便判断,得理性分析。要把孩子所处的成长阶段、学习进度以及当下干预工作的重点都考虑进去。比如说在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如果某个刻板行为严重干扰他和小伙伴互动交流,或者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因为这个行为老是分心,那这个影响就比较大;؜但如果只是偶尔出现,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没有明显阻碍,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然后要审视干预的先后顺序。要是某个刻板行为确实影响到孩子学习成绩以及家庭生活的和谐,确定要干预了,也别急。得先想想这个刻板行为是不是当下最急需解决的。因为自闭症孩子往往有好多问题,比如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差,话都说不利索,那相比刻板行为,可能先提高语言能力更重要;或者孩子社交方面问题很大,根本没法和别人正常相处,那这时候解决社交问题就该排在前面,刻板行为可以往后放放。

接着要探究行为的功能。比如孩子转车轮这个行为,它可能是孩子自我刺激的一种方式,孩子通过转车轮获得某种感官上的满足;也可能是想引起家长注意,孩子发现一转车轮家长就会过来,所以就总这么干;当然还可能有别的原因。只有经过专业人员仔细观察和全面的行为评估,搞清楚行为的真正功能后,才能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处理办法。

最后要考量行为的干预向度。一旦确定某个行为需要干预,就要琢磨从哪些方面入手。是只限制这个行为出现的场合​,比如不让孩子在上课或者公共场合做这个动作;还是着重降低它发生的频率,让它别那么频繁出现;是一定要把这个行为彻底杜绝,还是只要把频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行。

总之,对于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家长千万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强行制止。一定要结合孩子当前的实际状况,全面综合地去考虑,这样才能做出对孩子最有利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