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探索不一样的世外桃源

发表时间: 2025-01-02 21:02

探索不一样的世外桃源

加上滤镜,我说你是就是

现在如果你看到一个叫“世外桃源”的地方,第一反应会是什么?——“估计就是哪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套用了陶公‘世外桃源’的名号蹭流量罢了”,至少我看到桂林行程上阳朔的世外桃源时,就是这么想的。


1600多年来,世外桃源这个词给人飘逸、清静、奇妙、出世之感,多少文人墨客明知世外桃源不存在却心向往之。据说还有不止一个地方在争这个名称的归属但再美妙的词,用多了用滥了也就沾染了俗世气息了。以至于我看着这次行程上“世外桃源”这个景点,竟然毫无波澜,直接一个字:略。


不是世外桃源



导游在车上把世外桃源的路线详细讲了一遍,甚至连拐弯、上岸、过桥……这些细节都讲了。不过,对这个景点名称的刻板印象让我们完全没有认真听导游的话,更不要说细品她为何说得那么详细了,像极了不好好听课的学生。


事实又一次打脸了‎经验主义和“你以为的”。


到了世外桃源门口,看着排队坐船的长队和对面两分钟船程处上岸的人群,果然有人站不住了:就两分钟的船?那我排队干啥?直接从旁边小路走过去更快。两位仁兄说完就开拔了,留下抱着“来都来了”“排都排了”心态的我们一大群人在风中凌乱

等的过程中,我曾试着问景区讲解员: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就是在你们这里?

讲解员不带一秒犹豫地回答:不是的

what?讲解员不按剧本来啊

这搞得我反而不好意思继续问了



缘溪行

当我们坐上船三分钟后,就开始脑补那两位弃船走路的兄dei拍大腿的画面了。


一开始的场景还是中规中矩的,这种景在桂林太常见了,我们这几天也看得快免疫(ni)了。


但很快,画风开始不对了!

看到船前的洞口了吗?我隐约感觉要搞事情了!


果然!他来了,他来了,他趟着水声走来了!!!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虽不‪舍船,也“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文科脑中bgm响起了……

这也太狭了,刚好够一条船的宽度,船舷都碰到两壁了!跟“初极狭”对应上了吧!


接下来的画面无法呈现了,因为我们晕过去了

算了,不唬你们了,没晕,但情况如图跟晕过去也差不多,洞里一团乌漆麻黑,还不给开闪光灯,所以洞内场景只能手绘了……

绘得比较抽象,凑合着看,意思能懂吧?

还是官方解释一下吧,省得后世解读成各种秘史:人旁边那个S和点,S不是蛇,要是蛇就真晕过去了,S代表复数;那几个点代表省略号,两个符号用在此处代表船上的人不是一个,是一群……

意思能懂就行,别纠结画技这种小事。


看到没有,跟“仿佛若有光”也对应上了吧,细节,细节!细节细节决定我的看法!

阳朔世外桃源景区由此在我᠎心中开始升华了!


船“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公诚不欺我也!

豁然开朗后拍的这张图看似平平无奇,但是同志们,注意细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林有没有,有没有?点题了啊!

好了,接下来,这个景点在我这儿就开了滤镜


滤镜模式下的
民族村

鸬鹚和渔人,没有搞个小鲜肉在这儿摆造型,多有生活气息——写实

侗⁣族美艳大妈,不安排美丽小姐姐而是让美艳大妈挑大梁,多接地气——朴实

此处还是要科普一下,侗族女子头上盘起来的是头发,她们头发很长很长,据说不剪的,放下来就是这样的

长到脚踝的侗族女子头发

刘三姐对山歌抛绣球——民族特色



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还是细节决定成败哪,这滤镜模式一开启,怎么都好使了,世外桃源,就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