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书法作品。现存于陕西麟游县碑亭景区。高247cm,宽120cm,厚27cm,全文约1200字。《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唐朝大臣、书法家。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历朝历代脱颖而出了一批书法名家,将书法推至艺术的高度。在书法圈里也经常会提到一些人和称呼,他们是书法圈内的名家,也是后人学习书法的楷模。喜欢书法,这些书法大家的称谓一定要了如指掌,默然于心。钟王指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二人。
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后人所传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国书法孕育而生,随着历史不断发展前进,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咱们的大美中国—书法。
「字帖」邓散木《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他是我国古代初唐时期最杰出的四大书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之一,他的楷书是一千多年来人们一直学习的典范。
作为书法爱好者,我们早就对书法作品不在陌生,习惯了练习帖子的习惯,但我们在练习过程中也需要知道一些书法常识,就比如书法中“二王”指的是谁?我们的楷书四家是谁?
《九成宫醴泉铭》碑高二·四四米,宽一·一八米,魏征撰文,欧阳询书。碑载,贞观六年四月唐太宗至此,“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成以石栏,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若如醴”。
内容摘要:欧阳询楷书字帖《九成宫醴泉铭》李琪藏本彩色图片50张唐秘书监魏征撰,欧阳率更书《九成宫醴泉铭》,唐贞观六年(632)刻,立于麟游县唐九成宫。碑螭首方趺,上部断裂。高310厘米,宽120厘米。圭形碑额刻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六字,碑文楷书,二十四行,行五十字。
汉字的基本点画有点、横、撇、捺、竖、折、钩、挑,其它无论多么复杂的笔画都是由这些基本笔画演变而来。包
神行超充·2023宁德马拉松比赛将于2023年12月10日在我市举行,为确保比赛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之规定,决定对...
你是否曾在秋风萧瑟的战场上,感受到那铁马金戈的威武与壮丽?那一刻,仿佛所有的雄心壮志都在这战场的风声中激荡。
我很小的时候,没听说过端午节什么中秋节,端午节叫五月耽误,后来大了才知道叫五月端午,原来叫错了,不是耽误,是端午。
#冬季生活打卡季##我的美式明星朋友##围炉煮茶正当时#外国妹子无意中接触到“中式骂人”,竟爱上了!网友听到崩溃:心脏脆弱的人真受不了...最近,一个有关中式骂人的帖子在tiltok上火了。一位外国小姐姐无意中接触到了中式骂人,并且竟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
文|潇湘十二楼编辑|潇湘十二楼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引言提到老挝,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可能是贫穷、落后,甚至有点神秘。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这瓶小小的药丸,实际上是我国与原子弹一样保密等级的中药配方,然而这个配方在国内传承300年无人问津,反倒让日本人抢占了先机。
天冷了一碗热气腾腾骨头汤似乎成了每个家庭餐桌上的必备良品。暖身又暖胃,一口下肚,整个人从里到外都舒畅了。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口汤,可能正是疾病的源头?喝汤居然还能喝出“满身石头”?最近武汉一位60多岁的汪老伯因为长年坚持喝骨头汤,痛风缠身,膝盖里取出了30多颗痛风石!
1986年,年仅8岁的小女孩就已全身瘫痪,肌肉萎缩全身僵硬,但就这样一个小小身躯,却用指缝艰难又不屈地创作出了星辰沧海。她是张俊莉,零基础又残疾的她却有一个“梵高梦”,在病卧床的38年里,画笔都拿不起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2022年11月28日,阿勒泰地区行署农业农村局一位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阿勒泰地区的牧民一年四季都会转场放牧,今年当地寒潮天气严重,受到极端天气影响造...
宁波,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生活。那么,在宁波生活压力大吗?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宁波的房价近年来虽有所波动,但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