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2 10:00
本文所述内容均有可靠信源,具体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最后。
文|编辑:薯片
韩信,一位在楚汉争霸中的军事奇才,为刘邦建立汉朝有着数不清的功劳。
然而,在韩信正风光的时候,竟然落得了个被杀头的下场。
别人都在为韩信的下场感到惋惜。
而令人心寒的是他的好友萧何却在韩信的尸体旁边。
冷冷地说了4个字,因此背负了千年的骂名。
曾经萧何可是韩信的挚友,为什么在韩信死亡的时候,却说起了风凉话?
并且这四个大字就轻轻巧巧的把韩信这么多年为刘邦鞠躬尽瘁的功劳盖过了过去。
萧何究竟对韩信说了哪几个字,引起了世人如此的公愤?
韩信有很大的理想抱负,却没地方发挥自己的智谋。
他早年间每天过的都是浑浑噩噩的,吃了上顿没有下顿。
在他最落魄的时候,还曾有一位老妇人对他施以援手,给予他一顿饱饭。
对于这位老妇人的善举,可把韩信感动坏了。
并铭记于心,这不仅是老妇人在物质上对他的帮助,而且还是心灵上的慰藉。
也让韩信更加坚定自己追求理想和抱负的决心。
这则故事在历史上也有记载叫“一饭千金”。
韩信也不打算这样浑浑噩噩的下去了,他随即就投入了项羽的军营。
刚开始韩信在项羽的军营并没有立即得到重视。
然而,他并没有怨岂忧天,反而更加勤奋的钻研兵法,学习战场上的细节。
要是想在军营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这样才会被重用,韩信准备蓄势以待,厚积薄发。
不久之后,韩信的机会来了,在项羽面临一次重要的战役时,需要制定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
韩信主动请缨,为这次战役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韩信的计划,可是非常的周密,既考虑到敌方的实力,又考虑到了作战的地势。
但项羽并没有采用,之后不管韩信再怎么进言,项羽也一次都没有采纳过。
韩信也逐渐发现项羽虽然骁勇善战,但缺乏长远的战略和抱负还有包容天下的胸怀。
并且还有点“妇人之心”,韩信还评价项羽做事比较意气用事,手段不够狠,迟早会坏了大事。
他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必须得找一位更有长远的远见,和包容天下的君主。
后来他遇到了张良,张良看他很有远见,有大智慧,就推荐他去投奔刘邦。
在“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典故中有记载过这样的一件事。
当时张良给韩信写了一个推荐信,让他给刘邦看过之后,就会明白。
但韩信并没有把这份推荐信给刘邦,而是他想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来让刘邦得以重用。
刘邦见韩信并没有过人之处,就没有重用他。
韩信只好每天闲的只能下下 棋。
但是张良走的时候可是告诉了萧何,说要推荐一个将良之才。
萧何看过了那么久只来了一个韩信,张良推荐之人看来就只能是韩信了。
所以萧何就想着试探一下韩信,看他有没有什么大智慧,到底能得以重用吗?
萧何就在每天空闲的时候也来陪韩信下棋,发现韩信始终都没有说一句是张良推荐来的。
并且城府极深,萧何觉得韩信能当大任,就向刘邦推荐了他。
刘邦也封了韩信一个官职,但却是一个闲职,也就是管理粮草的。
韩信见着也没办法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
他在一次喝酒的时候,酒后上头,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
传到了刘邦的耳朵里,气的刘邦连砍13人,就在马上轮到韩信的时候。
韩信突然高呼:“汉王不是想得天下么,为何杀壮士”。
夏侯婴听见了,马上就停止了斩杀的命令,一看原来是韩信说的话。
他就把韩信叫过来谈话,听完后,夏侯婴佩服的不得了,就赶紧去找刘邦免去韩信的死罪。
并建议刘邦重用韩信,刘邦也封了韩信一个不错的官职,但仍没有重用。
刘邦觉得韩信这个人太过于骄傲,还是个直肠子。
但丞相萧何觉得韩信就是个大人才,还和他谈话,要建议刘邦重用他。
韩信相信了,但等过了好些时日,仍不见刘邦要重用他的消息传来。
他大失所望,既然在这边也没办法实现自己心中所愿。
韩信他就随即收拾包裹,便趁夜逃走了。
等萧何知道之后韩信已经走了,萧何赶紧骑上马去追韩信,还好最终追上了。
因为在韩信逃走的路上他被一条溪水挡住了去路,所以没办法过去。
后来刘邦便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任命韩信为一名大将。
韩信和萧何也成为了一对挚友。
后来还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要是没有那一条溪水挡住韩信的去路,哪还有刘邦建立朝代的四百年”。
但韩信最后却被落了一个杀头的罪名。
因为古往今来,凡是跟着皇帝南征北战争夺江山的。
一旦功高盖主,他就离末日就不远了。
在战场上韩信会巧妙地运用兵法,还善用人才。
尤其是在井陉之战中,韩信更是以少量的兵力战胜了敌人。
当时,韩信率领的军队和赵军在井陉口对战。
赵军凭借人的数量庞大,占领了显要的地势。
对韩信率领的军队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韩信如果想在此战役赢得胜利。
便只能另想他法,他就想到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
先让一部分军队去攻打敌军的侧方,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其实韩信真正的目的是要从敌军的后方攻打他们。
最后打的赵军一个措手不及,使得赵军连连败退,韩信也赢得了此战役。
这也说明了韩信兵不厌诈,会巧妙地运用方法在战场上。
本以为刘邦会让更赞赏韩信。
然而,在刘邦建立汉朝后,他对韩信引起了猜忌,因为旁人都更欣赏这位奇将韩信。
之后刘邦就没收了韩信的兵权,明升暗降了他的职位。
韩信一气之下就有了造反之心。
他被萧何就邀约到宫里,之后落到了一个被杀头的下场。
韩信被杀的消息传出之后,有许多人为韩信愤愤不平。
但身为韩信的挚交好友萧何却说了一句话“为国锄奸”。
更是震惊朝野,这四个字,不仅让韩信的家人和朋友愤怒。
也让其他人对萧何产生了极大地不满和谴责。
萧何和韩信原本是好友,他们都为刘邦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在权利的面前,他们的友情变的脆弱不堪一击。
韩信为刘邦做了那么多的事情,落得这个下场,让人可惜。
但同是也为刘邦谋事的张良就没有什么事。
张良善于为刘邦谋划,并且还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可行的建议。
尤其是在项羽为刘邦摆的鸿门宴中,帮助刘邦化解危机,使得刘邦逃脱。
更在刘邦实现宏图霸业之前,为他保驾护航。
而且他对刘邦也特别的忠诚,在面对刘邦对韩信的猜忌时,更是没有偏袒过韩信。
自始至终都站在刘邦这一边,为他出谋策略。
并且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更是功成名就的选择了身退。
因为他深知权利战争的无情,要是不退出去,恐怕会引起皇帝的猜忌。
他这种明智的选择不仅保全了他,而且还在刘邦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
所以说皇帝之心难猜测,都说伴君如伴虎,看来也没错。
韩信之死与萧何之冷,不仅是历史上的一段悲剧。
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与启示,权力的斗争是残酷的。
它能摧毁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亲情和友情。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历史的复杂性。
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归咎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上,而应该更为深入的探究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1】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