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15 08:13
员工们把金鲳鱼鱼苗转入半潜桁架式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海威2号”。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邓安祺)在湛江市流沙湾海域,一艘艘渔船整齐地停泊在港内,渔民们仔细检查着渔具,空气中弥漫着等待开渔的喜悦气息。视线越过平静的港湾,远处的“海威2号”宛如一条蓝色巨鲸卧于碧波之上,它已迎来收获季的关键“开渔”时刻。
“‘海威2号’养殖水体达3万立方米,最多可容纳100万斤优质海鱼!”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戈介绍。平台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智能捞鱼的过程,伴随着收网的指令,巨大的网箱缓缓收紧,银光闪闪的金鲳鱼在网中跳跃翻腾,场面蔚为壮观。
“我国每三条金鲳鱼就有一条来自湛江。”刘东戈自豪地表示。这些来自深蓝的精灵,青灰色的脊背驮着日光,银白的腹部洇着浪影,金色的鱼鳍和鱼尾闪烁着阳光与洋流赋予的活力,预示着丰收的喜悦。
据行业统计,湛江金鲳鱼产业年产值已突破百亿元大关。这片蔚蓝牧场,正托起名副其实的“粤海粮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劲“蓝色引擎”。
金鲳鱼肉质细嫩刺少,清蒸甘甜、香煎诱人,是备受老广推崇的“一味鲜”。然而,要在大海中规模化、高品质地养殖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黄金鱼”,离不开科技的硬核支撑。
“过去传统近海养殖受风浪、水质影响大,鱼的质量不稳定。现在完全不同了。”刘东戈指着“海威2号”先进的系统说。
在离岸较远的深水区域,借助3500多个深水网箱和像“海威2号”这样的智能化养殖平台,通过科学投喂、智能监测水质和溶氧、优化水流环境,金鲳鱼得以在更接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了紧实细腻的肉质。科技赋能,让深海养殖告别了“靠天吃饭”,品质与产量双双跃升。
丰收的金鲳鱼如何确保其新鲜美味直达千家万户?湛江早已构建起从种苗繁育、深海养殖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完整产业链条。
在湛江当地的预制菜加工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刚捕捞上岸的新鲜金鲳鱼经过标准化处理,摇身变为锁鲜的金鲳鱼预制菜、鱼柳、鱼丸等多种形态。
“精深加工不仅解决了鲜鱼保鲜难题,延长了销售期,稳定了收购价格,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市场半径和消费场景。”一位当地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科技加持的深加工,让这份来自深海的“鲜”得以全年供应。
随着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如火如荼。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广东全省14个沿海市已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上百个,深水网箱养殖水体总量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更突破2万亿元,海水鱼产量占全国近半。
从大海到餐桌,从传统到现代,这片生机勃勃的蔚蓝牧场,正源源不断地将“粤海粮仓”的鲜美承诺,送达千家万户的餐桌。统筹:彭琳 顾大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