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4 06:00
本文为头条首发文章,严禁任何人抄袭搬运,如有侵权,必将全网维权到底!
2022年11月底,我由于自身原因导致了胫腓骨骨折,由于我的心脏换了二尖瓣机械瓣膜,一直在服用抗凝药,医生没办法给我立即手术,只好在医院做了5天的牵引,多受了几天的罪。做牵引所受的那些罪,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已经详细叙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做了钢板内固定手术后,我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星期,我的主治医生就让我办理出院手续,回家做康复训练了。做完内固定手术后没多久,那种排山倒海连绵不绝,从骨头最深处发出来的疼痛感,我在《骨折往事》系列的第二篇里也有过详尽描述,感兴趣的友友们可以自己找出来翻看一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今天我重点给大家讲述的是我出院回到家后,在康复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问题与成长,希望能对折友们有所帮助。内固定手术后的第4天,我就自己拄着双拐下地行走了,那会儿我受伤的右脚还不被允许与地面直接接触,能拄拐下地走路,对我而言意义重大,至少我不用躺在床上大小便,不会由于在床上躺得时间太长,导致腰酸背痛,浑身上下骨头疼了。
钢板内固定手术后的第7天,医生就让我出院回家了,开了一些活血化瘀与消炎的药,骨折病人不仅仅是身体上遭大罪,住院治疗的花费也同样高得吓人。短短的十来天时间,我的全部治疗费用加起来,竟然高达75600多块钱,仅仅卫生材料费一项就高达60451元,这些还只是交给医院的钱,请护工自己吃饭的花销还不包含在内。难怪网上有人戏言:金牙齿,银肛肠,赚钱还是梆子骨。虽然我是在上班途中出的交通事故,但由于我是全责,所以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只能费用自理。好在我有职工医保,可即便这样,医保统筹支付了58000多块钱之后,我个人还是花了17000多块钱。
由于我买的房子是步梯楼,没有电梯,打车到了单元门口后,我那72岁的老父亲要背我上楼,我哪敢要他背呀?坚持自己拄拐,一个一个台阶往上爬,每爬一个台阶都小心翼翼的,在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再迈下一个台阶。我老婆和我父亲在我两侧接应,随时准备扶助我。我家住三楼,二楼就是底楼,总共30多个台阶,我差不多花了20分钟时间,中途还歇了三次。当我坐到了客厅的沙发上之后,脑门上已经渗出很多的汗珠了,要知道那时候已经是12月份的天气了,室外气温很低的,平常我三步并作两步就走到家了,没想到这次的回家之路是如此的艰难。
回到家后,除了刚到家时的喜悦之情,接下来就是漫长的恢复过程,刚开始脚尖不能下地的时候,我每天都是仰面躺在床上,坚持做抬腿、伸腿运动,然后再尽最大可能地转动脚尖,顺时针、逆时针轮换着做,就怕长时间不运动,骨骼变僵硬了,将来好了之后走路留下后遗症。那时候我老婆要上班,闺女要上学,70多岁的老父亲虽然天天在家,但他一辈子被人伺候惯了,根本就不会做饭,还得靠我拄着双拐,金鸡独立做饭给他吃,现在回头想想,当时也挺不容易的。
两个星期后,我去医院拆线,顺便又拍了个片子,医生告诉说一切正常,回家继续锻炼就行。再然后我就开始尝试着将受伤的右脚落地,蜻蜓点水地稍微受点力,主要还是借助拐杖的力道在家里练习行走,从卧房走到客厅,再从客厅走到厨房间,然后再回到卧室,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走。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流逝,我右脚的负重量也在一天天地增加,再后来,我已经不满足于在客厅活动了,尝试着拄双拐下楼,在小区里练习行走,早晚各一次,虽然每次也就走个两三百米远,但总比成天关在屋子里强。最让我郁闷的是,我每次下楼行走,总能遇到一个6手里拿着一根拐杖的60多岁的大叔,他的右脚似乎抬起来很费力,在地上拖着往前走。我不知道大叔的右腿是啥情况,之前也没注意过他,他却像找到了竞争对手似的,每次都要走在我前面,在将我甩出一截后,并不急着离开,而是停留在前方,回头看着我,并不跟我讲一句话,像是在挑衅,又像是在嘲弄我。
那会儿,我的右脚还不能完全撑地受力,拄着双拐的我走起路来自然不如大叔有力快捷,我不想跟在他后面,但却总也避不开他,只要我下楼走路,他就会从别的什么地方冒出来,好像专门躲在某个角落里等我似的。于是小区里的很多人总能看到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个残疾人走路的奇特风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一个月后,我需要再次去医院拍片检查,那时候昆山的新冠疫情比较严重,很难打到出租车,我也怕打车被感染,不听老婆劝,执意自己开车去医院。那会儿我的右脚还不能完全受力,再加上我们家的汽车是手动档的,右脚踩油门、刹车确实有点为难我了,但我最终还是成功地将车开进了昆山第一人民医院的停车场。
当我停好车,打开车门,拄着拐杖一步一挪地排队扫码跟着踱向医院的门诊大厅时,分明看到了周围好几个人张大嘴巴,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我。是啊,一个残疾人在右脚受伤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独自驾驶车辆的?换成是我看到这一幕时,也会惊讶万分的。
再后来,我一点点地增加右脚的负重量,直到完全靠右腿支撑右脚向前行走,拐杖只起一个装饰,以防不测的作用,再然后,我尝试着扔掉左手的拐杖,由拄双拐改成了拄单拐。那段时间,虽然我给自己定的康复训练非常的辛苦,但成效也显而易见,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出院一个半月后,我在家里尝试着扔掉双拐,扶着卧室飘窗的窗台练习行走,走了四十多年路的我了,没想到有一天会像一岁多的小婴儿一样,要重新练习走路。
刚开始扔掉双拐的时候,我心里很害怕,双手紧紧拽住飘窗的边沿,生怕站立不稳摔倒了。过了差不多三四分钟的时间,我才慢慢松掉了抓窗台的双手,原地站在了那里。第一步总是很难迈出的,我直直地站在房间里,不知道该如何迈腿,家里一个人也没有,我怕自己不小心摔倒后引起二次骨折,真要是那样,可就遭大罪了。
犹豫纠结了两三分钟之后,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迈出了左腿,然后再收回右腿,再迈出左腿,再收回右腿……,哈哈,我成功了!我可以不用借助拐杖与任何物件,独立行走了。没过一会儿,我就越走越熟练,不需要借助任何东西,从卧室走向客厅,再从客厅走回卧室了,虽然姿势有点僵硬,右腿也有点偏软,但与之前借助拐杖相比,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那一刻我好开心,感觉那个好手好脚的我又回来了。
刚做完手术的那段时间,我只要下地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右脚就会肿胀得很厉害,袜口能将脚脖子勒出一道很深的勒痕来,尽管我穿的是低帮袜,却依然不能幸免。我在复查的时候曾经就这一问题咨询过医生,得到的答复是:脚肿是正常现象,平时该怎么锻炼就怎么锻炼,随着时间的流逝,脚肿的症状会越来越轻的。
有了医生这句话之后,我锻炼得越发勤快了,虽然走路没有躺在床上玩手机舒服,但我还得咬牙坚持,早一天恢复正常了,我就能早一天去公司上班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哪有那个命天天在家躺平啊?虽说不上班期间我每个月也有工资拿,但那只是昆山最低工资的80%,扣除五险一金之后,到手的钱还不足1000块,这点钱够干嘛的呀?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当然了,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因人而异,在自己身体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万一一个不慎,造成二次骨折,那代价就太大了。走路的步数要一点点增加,折友们走路的时候不求速度快,一定要每一步都走稳了。受伤那条腿走路时尽量先脚后跟落地,然后再脚尖与地面完全接触,给自己受伤的腿留一个缓冲适应的过程,千万不要直直地落下来。别忘了,你受伤的那条腿与好腿的负荷能力是不一样的,因为骨痂还没有形成,或者只是有了那么一点点骨痂,完全是在靠骨头里的钢板与髓骨钉在支撑你的身体。
折友们骨折的那条腿在躺着或者坐着不受力的情况下,一定要勤于转动你的足关节,如果你的足关节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时间往后拖得越长,将来僵化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变得一瘸一拐那都算是轻的,如果你天天躺在床上,从不下地行走活动,就算将来骨折部位的骨头完全愈合了,你也可能永远下不了地了,后半辈子只能与轮椅和床为伍。这不是危言耸听,我去医院定期复查时,曾经亲眼见过这样的病例。所以骨折的友友们一定要切记,记得要有意识地多转动脚踝,做得越多,将来康复后走路越不会出现异常。
术后两个月,我再次去医院骨科复查时,碰到过一位60多岁的大叔,拍片结果显示骨头愈合良好,但由于大叔手出院后不听医嘱,天天躺在床上享受老伴伺候的日子,不做任何的康复训练,也不去医院定期复查,导致关节硬化,直挺挺的,跟个树桩一样,不会弯曲。直到过了大半年之后,大叔才觉察到不对劲,想起来去医院看医生,(这是他出院后第一次去医院复查),医生先是厉声质问大叔和他的家属,为什么过了这么久才来医院复查?当初出院时,医嘱是怎么交代的?现在关节已经完全僵硬了,想要再恢复,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往后余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当时我就排在这位大叔后面,门诊医生的这番话将我给吓坏了,从医院回到家后,赶紧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伸腿弯腿,转动脚尖脚踝的频率,我可不想和那位大叔一样,我甚至不想留下任何的后遗症。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但我手术后不到两个月就能自己开汽车了,刚满3个月就去公司上班了,因为我的工作是坐着的,不费什么力气,所以上班没啥问题,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下班回到家后,右脚还是肿胀得很厉害,袜口将脚脖子勒出了很深的勒痕。
好在我的右腿恢复得一天比一天好,随着日子的一天天流逝,我走路的步伐比以前快了很多,走路的距离也越来越长,上下楼梯也没那么费劲了,就是右腿始终不如左腿硬气,有点像软脚蟹,而且右脚尖有点不受控制地偏向外侧,跟骨折前相比,右腿走路变得有点外八字。因为右腿装了钢板,所以在活动上多少还是有点受限的,但日常生活已经影响不大了。
不知道是不是我一直服用抗凝药的缘故,虽然我右腿走路没啥影响,但术后4个月去医院复查时,拍片结果显示我的骨痂几乎没怎么长,骨折线还是非常的清晰。直到术后6个月,骨痂才开始有了缓慢的增长,明显比正常人要慢了很多。手术后我没有刻意地去补钙,也没怎么喝骨头汤,只是每天喝一盒酸奶,其他的生活习惯跟骨折前一样,该吃吃,该睡睡,该加班时就加班,该休息时就好好休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跟刚骨折那会儿相比,康复训练的过程虽然繁琐,也有很多不适的地方,但折友们想要恢复得快,将来走路不留下后遗症,该锻炼还是要积极锻炼的,只要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再说了,康复训练所受的这些苦,比做牵引、做钢板内固定手术遭受的那些罪轻多了,最难熬的日子早就过去了,剩下来的其实就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说是恢复正常生活,其实与真正恢复正常还差了一道工序,那就是取钢板与内固定螺钉。一想到我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伤口愈合,日子逐步恢复正常,却要在一年后的某一天,将已经完全愈合的伤口再次划开,瞬间我整个人的心情就不好了,可钢板螺钉那些原本不属于我的东西,长期留在体内肯定也不是个事,时间拖得越久,就越难取出来,万一哪天螺钉断在骨头里面了,会更麻烦,所以能取出来,还是要尽量取出来。
一想到自己还要再去医院的骨科做一次手术,再遭一次罪,我就不由自主地开始抱怨起西医的残忍来了,还是中医好啊,用夹板或者石膏固定一段时间后,拆下来就没事了,哪里需要什么二次手术?我不知道现在的骨科医生为什么那么热衷于给骨折的病人用钢板、髓内钉固定,除了精准度与安全性更高一些之外,是不是与资本利益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毕竟用钢板比打石膏、上夹板的花费多了去了,只是医生这么做,可苦了我们这些骨折的病人了,不光要多花钱,还要多遭罪。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取钢板的情形是什么样的?取钢板又有多遭罪?手术后要注意哪些东西?多长时间才能真正恢复正常?我会在下一篇文章里一一告诉大家。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为头条首发文章,严禁任何人抄袭搬运,如有侵权,必将全网维权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