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02 16:43
经过了春秋时期诸侯兼并的高峰时期,到了战国的时候,诸侯国之间兼并的趋势越来越强,但是互相之间的实力差距却不断减小,这就导致当时的局势陷入了谁都动不了谁的僵局。
于是在魏国的李悝和吴起变法的带头下,各国也纷纷开始变法强国,但是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却是最成功也最有名的。
在秦孝公的任用下,商鞅成功帮助秦国成为了当时各路诸侯中最强的一个,这也让商鞅因此封侯拜将,成为了秦国最尊贵的人之一。
然而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却一改秦国之前对商鞅的倚重态度,对商鞅步步紧逼,最终成功诛杀商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秦惠文王的态度和父亲区别这么大呢?
商鞅在秦国进行的变法无疑是非常彻底的,虽然秦国在春秋时期有过秦穆公成为霸主的时期,但是那毕竟已经过了很多年,这些年间秦国的国力下降了很多。
但是在秦孝公任用了商鞅之后,商鞅就对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改革,甚至导致了秦国民风民俗的变化,这是一场非常庞大的变化。
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之后肉眼可见地变强了,诸侯国们也一改之前对秦国的轻视态度,开始严肃地将秦国视为实力强劲的对手。
整体来看,商鞅变法对秦国是利远远大于弊的,但是在秦国内部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因为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体系几乎完全变了个模样,这就导致秦国贵族的饭碗都被商鞅砸烂了。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的旧贵族就和其他国家一样是世代相承的,一代代传下来,阶级固化非常严重,但是却能大大保证贵族的利益。
然而商鞅一变法,将从前的爵位世袭制改为了军功授爵制,这就导致原来的旧贵族在没有军功的情况下,爵位和地位只会越来越低,而其他通过积累战功被授爵的新贵就会挤压他们的利益空间。
这对任何一个世袭百年的贵族来说都是恨之入骨的,再加上商鞅变法期间对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让旧贵族们在失去未来利益的同时老本也不断减少,种种仇怨加起来,简直让旧贵族们恨不得将商鞅剥皮抽筋。
但是秦孝公在世的时候对商鞅那么维护和重视,不管谁弹劾商鞅都置之不理,让旧贵族们再不满也只能生吃哑巴亏,等着下一任秦王继位之后再搞商鞅。
不过事实上,虽然商鞅的改革措施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下层人更有利,但是实际上商鞅在民间的口碑也算不上好,因为商鞅为减轻推行新法的阻碍,实施了相当严厉的措施来清扫障碍。
比如连坐法、加重刑罚等,这些刑罚对百姓来说是非常苛刻的,因此广泛激起了民间对商鞅的不满,无形中推动了商鞅走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先前那些压抑久了的旧贵族终于迎来了机会,于是就在秦惠文王面前极力夸张商鞅的罪过,想让秦惠文王千万别对商鞅手下留情。
不过他们说了那么多,到头来最能触动秦惠文王的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随着商鞅变法大获成功,他在秦国国内以及六国之间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秦王。
这些名望看起来不痛不痒,只是让商鞅更加出名,但实际上名望是非常能够变现的,甚至当名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那就是对抗王权的最大利器。
秦惠文王也是这么想的,他看得到商鞅在父亲的支持下权力越来越大,这倒是很正常,毕竟作为主导改革的官员,手里没权哪能顺利进行?
但是随着商鞅的变法成效越来越明显,秦惠文王敏锐地察觉到了秦国那些在商鞅新法的规定下通过军功成功加官进爵的新贵们对商鞅的支持度可比那些旧贵族反对商鞅的态度强烈多了。
毕竟对他们来说,商鞅的新法就是他们富贵起来的全部倚仗,要是有一天商鞅被搞下去、新法也被废除了,那他们再有军功又有什么用?不还是会被放弃?
这就让秦惠文王觉得很不好,站在他这边的旧贵族们的“战斗力”没有站在商鞅那边的新贵族们强,那自己身为秦王的权威岂不是严重受损?
更进一步来说,商鞅有这么多坚定的支持者,要是有一天不想屈居人下了惦记上了秦王的位置,那商鞅一声令下,这些人岂不就是他最忠诚的战士?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隐患在未来出现,秦惠文王不得不提前解决掉商鞅,但是他在商鞅死后却没有废除他的变法内容,这也是秦惠文王利用商鞅留下来的好处拉拢那些新贵们。
这样一来,既满足了旧贵族除掉商鞅的愿望,又得到了新贵的支持,秦惠文王才是完完全全的赢家。
除了看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秦惠文王也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的,他厌恨商鞅不仅是因为商鞅动摇了他的权威,还是因为在他继位之前,商鞅就已经得罪过他了。
早在商鞅进行变法的第一年,因为刚布置下取得全新政令和从前截然不同,导致会很多人适应不过来,频频触犯新法。
偏偏商鞅为了让新法具有权威性,从来不手下留情,每当遇到有人犯法就公事公办,该怎么惩罚怎么惩罚,一度导致了秦国上下怨言不断。
不仅是其他人不适应,就连当时还是太子的秦惠文王也很不适应,在无意之间触犯了新法,可是商鞅并没有一因为他是太子就手下留情。
但是秦惠文王毕竟是储君,商鞅作为臣是不能以下犯上惩罚君的,于是作为代替,商鞅就以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为太子的代替受刑。
虽然自己没受罚,但是这就相当于打了秦惠文王的脸,再加上公子虔和公孙贾对秦惠文王还有着教导之恩,这就更让秦惠文王恼火,从此记恨上了商鞅。
然而秦惠文王当时虽然是太子,但是还没有权力越过父亲秦孝公直接处置商鞅,于是就一直忍了下来,直到继承了王位之后果断向商鞅下手,报当年的仇怨。
在这其中,当年受刑的公子虔也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秦惠文王一继位,他就拉上了众多憎恨商鞅的贵族给新王上眼药,就这样火越拱越大,最终秦惠文王还是消除了最后一丝顾虑,对商鞅下了手。
其实商鞅早就意识到了危险,但是直到谋反的大帽子扣到了他的头上,商鞅才带着自己的私兵进行反抗,但是他的私兵终究还是不敌那些在军功授爵制的诱惑下无比勇猛的秦军将士,于是商鞅最终还是战死。
商鞅死后,尸体还被送到了咸阳进行车裂,以此来平息秦王和贵族们的不满,也是非常悲惨了,但是幸好他的变法成果保留了下来,帮助秦国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