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4 13:34
文 | 晴雨小灵通
编辑 | 晴雨小灵通
听说关注我的人,财神爷都偏爱几分!想要财运爆棚,就从点个关注开始吧!祝您财源滚滚,好运连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域高原,孕育着古老而神秘的藏传佛教,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活佛转世”制度如同雪山上盛开的雪莲花,既纯洁神圣,又充满着令人难以捉摸的神秘色彩,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拨开宗教的神秘面纱,却发现这看似神圣的轮回背后,隐藏着长达1300年的权力斗争,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交织着信仰与权谋、智慧与野心、杀戮与慈悲
一、佛陀之光初现雪域:从苯教到佛教,一场血与火的权力交替
公元7世纪,当来自印度的佛陀之光第一次照耀到青藏高原时,这里并非一片空白,古老的苯教早已根深蒂固,它崇拜自然神灵,信奉万物有灵,是藏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结晶,佛教的到来,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雪域高原原有的宁静,一场宗教间的碰撞和融合就此拉开帷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吐蕃王朝第37代赞普,雄才大略的松赞干布,将佛教引入吐蕃,并尊奉其为国教,他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两位公主带来的佛像和经书,为佛教在吐蕃的传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佛教在吐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像一颗幼苗,在苯教这棵参天大树的阴影下艰难生长
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的赤松德赞,在年轻时被以玛祥仲巴杰为首的苯教权贵集团控制,玛祥等人利用赤德祖赞被弑的事件,将罪责推到佛教头上,掀起了第一次灭佛运动,寺院被毁,僧侣被驱逐,佛教的火种在吐蕃几近熄灭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佛教的命运在赤松德赞成年亲政后发生了逆转,他意识到苯教对王权的威胁,决心扶持佛教,他秘密支持佛教徒翻译佛经,并巧妙设计,将玛祥等人诱杀,为佛教的复兴扫清了障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779年,赤松德赞迎请寂护大师入藏,并在寂护大师的建议下,修建了西藏历史上第一座佛寺——桑耶寺,这座融合了印度、汉地和藏族建筑风格的宏伟寺院,成为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进一步巩固佛教的地位,赤松德赞邀请了佛教密宗大师莲花生大士入藏,莲花生大士以其高深的佛法和神通,降服了西藏的邪魔,并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创立了藏传佛教宁玛派,将佛教与藏地本土文化相结合,使佛教在吐蕃真正扎下了根
佛教与苯教之间的斗争并未就此结束,公元841年,赤松德赞的哥哥朗达玛继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发动了第二次灭佛运动,史称“朗达玛灭佛”,佛教再次遭到重创,寺院被毁,经书被焚,僧侣被迫还俗或逃亡,藏传佛教的历史仿佛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时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佛教的复兴之路:从阿底峡尊者到萨迦派,一场权力与信仰的博弈
公元10世纪,佛教的火种在西康地区悄然复燃,并逐渐传入卫藏地区,藏传佛教迎来了“后弘期”,后弘期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不仅标志着佛教在西藏的复兴,也见证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兴起和发展,以及佛教与政治权力的深度融合
公元1042年,来自印度孟加拉的著名佛学家阿底峡尊者应邀入藏,开启了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序幕,阿底峡尊者是一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佛学大师,他入藏后,广传佛法,著书立说,为藏传佛教的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倡导的“道次第”思想,对藏传佛教各教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佛教的复兴,藏传佛教内部也开始出现分化,形成了不同的教派,其中,最先崛起的是萨迦派,公元1247年,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古帝国的阔端在凉州会盟,达成了“蕃人治蕃,蒙古护法”的协议
萨迦派凭借与蒙古帝国的特殊关系,获得了在西藏的政治统治权,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萨迦王朝,萨迦派法王八思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国师”,成为西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这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领袖获得了世俗权力,标志着藏传佛教与政治权力深度融合的开始
萨迦派在西藏的统治持续了近百年,期间,他们积极发展佛教,翻译佛经,修建寺院,为藏传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萨迦派政教合一的统治也为其埋下了衰败的种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活佛转世:一场跨越时空的权力游戏
在萨迦派统治时期,另一个重要的藏传佛教派别——噶举派悄然兴起,噶举派以其独特的“大手印”法门和“活佛转世”制度著称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制度,它认为高僧大德在圆寂后,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投胎转世,继续弘扬佛法,普度众生,而寻找转世灵童的过程,则被称为“寻访活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噶举派是第一个建立“活佛转世”制度的藏传佛教派别,他们认为,通过“活佛转世”制度,可以保证教派的传承和发展,避免因领袖去世而导致的教派分裂和混乱
“活佛转世”制度在给藏传佛教带来活力的也为其埋下了权力斗争的隐患,由于“活佛转世”制度缺乏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寻访转世灵童的过程往往充满着人为操纵和权力斗争
14世纪,元朝衰落,萨迦派失去了蒙古人的支持,噶举派趁机崛起,取代萨迦派成为西藏的统治者,明朝建立后,明成祖册封噶玛噶举五世噶玛巴为“大宝法王”,进一步巩固了噶举派在西藏的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噶举派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随着时间的推移,噶举派内部逐渐分裂成多个支系,彼此之间为了争夺权力和资源,明争暗斗,内耗不断
四、格鲁派的崛起:一场宗教改革与权力争夺的交响曲
就在噶举派内部争斗不休之时,藏传佛教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宗师——宗喀巴大师横空出世,宗喀巴大师是一位博学多才、精通佛法的佛学大师,他主张戒律精严,修行次第,并创立了格鲁派,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黄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格鲁派主张僧侣必须严格遵守戒律,注重修行次第,强调显密双修,并吸收了其他教派的优点,建立了完备的教义体系和寺院管理制度,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藏传佛教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派别
宗喀巴大师圆寂后,他的弟子们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弘扬格鲁派的教法,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宗喀巴大师的两位弟子——根敦珠巴和克珠杰
根敦珠巴被认为是宗喀巴大师的“精神上的儿子”,他创立了甘丹寺,并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而克珠杰则被认为是宗喀巴大师的“事业上的儿子”,他创立了扎什伦布寺,并被追认为第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图片来源于网络
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两位最高领袖,他们被认为是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的化身,在藏传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17世纪,格鲁派在蒙古和硕特部汗王固始汗的支持下,最终战胜了其他教派,获得了西藏的统治权,五世达赖喇嘛被清朝顺治皇帝册封为“DalaiLama”,确立了达赖喇嘛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格鲁派也成为藏传佛教的主流派别
五、活佛转世制度的演变:从宗教传承到政治工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活佛转世”制度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制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政治工具,被统治者用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巩固自己的权力
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藏传佛教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对“活佛转世”的干预,清政府规定,活佛转世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并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以确保活佛转世的“公正性”
“金瓶掣签”制度是指,将候选灵童的名字写在签牌上,放入金瓶中,由主持者在佛像前,当众摇签决定最终的转世灵童,这一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对活佛转世的操纵,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六、结语:信仰与权力交织的千年迷局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作为一种独特的宗教现象,其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它诞生于宗教信仰,却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权力的漩涡,从最初的宗教传承,到后来的政治工具,“活佛转世”制度在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活佛转世”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保持其宗教神圣性,避免其被权力所利用,是摆在藏传佛教面前的一道难题
思考:
-“活佛转世”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宗教与政治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活佛转世”制度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这一个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旨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