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通缩热点透视:理解大国叙事背后的社会情绪变迁

发表时间: 2024-09-14 20:29

通缩热点透视:理解大国叙事背后的社会情绪变迁

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大国叙事情节,例如日本二战前自不必说。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大国叙事情节仍然很受欢迎。

日本人想着,既然在军事上输了,那就要在经济上赢回来。

日本人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日本二战后的经济体制,源自战时的1944体制,也就是说日本仍然保留战时经济体制。

企图用战时经济体制,来跟美国的自由经济体制进行竞争,反映了日本根深蒂固的政府万能情结。

通过政府发力,集中力量攻关重点产业链,一定能打败自由散漫的美国公司。

日本人将战时在战场上的那种奋勇杀敌的精神,转化为在工厂里的疯狂打工。在战后的一段时间内,确实创造了不小的经济奇迹。

西方人对此既感到震惊,也感到困惑,不知道这种只生产不消费的玩命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以至于西方分析师把这种经济模式,称之为神风资本主义

1979年,美国社会学家傅高义写了《日本第一》一书,在日本和美国成为畅销书,这本书的书名也广为流传。

当然日本人自己也得意洋洋,作家‮城山三郎小说作品《官僚们的夏天》中,借主人公之口,对行政指导下的产业政策大加追捧,说“行政指导是为了天下国家”。

此时的日本当然充满了大国叙事,也充满了制度自信、理论自信。

经济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伊藤正直对日本经济政策进行了解读。认为是“官民合作方式”的行政指导和干预,促进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政官财综合体”的大框架支撑了这一过程。

对此西方的一些学者做出了警告,美国经济史学家罗伯特·海尔布罗纳指出,20世纪后半叶日本经济的惊人成功,正是这种政官财综合体的产物。但是,这个系统必须改革,否则不去适应变化终将会跌落神坛

但此时自信心爆棚的日本人显然听不进去,他们还沉睡在一个东⁦京᠎能买下整个美国的美⁧梦中。石原慎太郎在1989年写的《日本可以说不》,代表了这种情绪达到高潮。

然而到了1991年,日本股市泡沫破裂了,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萧条,直到现在还不能说彻底摆脱泥潭。

多年以后,许多人喜欢把日本的衰落,归咎于美国的广场协议。然而在当时看来,美国的一通操作,更感觉像是无能狂怒。

毕竟在广场协议后的七八年,日本步步高升,不可一世。连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都少不了日本产的微电子元器件。

但是通
缩改变了一切,大国叙事被连续下跌的股市,和不断缩‌水的收入所打破。年轻人再也提不起激情,所有的远大情怀都成了笑话。

法国经济学家阿吉翁在著作《创造性破坏的力量》一书中指出,日本式衰退“不值得惊讶”。

该书分析说,长期以来的政官财联合的结构抑制了企业竞争,阻碍了向基于创造性破坏的增长路线转变,而创造性破坏正是资本主义的驱动力。

不过日本人真的相信吗?只不过日本人已经没有时间去理会这样的事情了吧,毕竟每个人都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