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9 16:17
随机上了公交车,才发现可以到八里村。想着前两天刚看了一篇关于八里村的文章,便忍不住过来逛一逛。
八里村的小巷子
进到村里一看,才发现真的太原生态了,到处充满着生活气息。建筑完全保持着原生态的样子,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街道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砖,每一瓦,每个角落,仿佛都写满了故事。
最让人喜欢的是这里的人气,熙熙攘攘,形形色色。有衣着干净的白领,有隐入尘烟的百姓,更多的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每个人都是那么悠闲,完全没有大城市的那种紧张。生活氛围浓郁古朴,层次丰富,烟火如歌,厚重的就像是一部史诗。相比于高楼大厦,这里承载了太多的东西,突然想用部落来形容——也只有部落才能准确形容,感觉村落都不准确了——甚至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
很多建筑都没有刻意的装饰,布局也很随意
灵魂深处只是觉得这里很重要很重要,重要到不可复制,重要的失去再也没有了。
想着,刚好饿了,沿布满霓虹灯的窄巷转了一圈。在青松路尽头那个人流涌动的门口,吃了一碗豆角焖面,感觉味道还挺好的。其实,这里的美食好多好多。不用想,到了晚上肯定更多,更热闹。
青松路尽头的入口
吃完,恋恋不舍又转回到村里,越看心里面越感慨。像是回到了老家,像是回到了记忆某处。总之,这个地方让人放松而且熟悉,有种家的感觉。恍惚间,又像穿越了时空,像回到了城市发展的某个节点。
由此忽然想到,保护西安城中村和保护城墙一样重要,而且城中村更是西安的原生态,记录了数不清的东西。很多城市的过往,都能从这里翻找出来。因此,从另一个角度看,西安的城中村和回民街,在文化保护上有什么区别呢?同样的原住民,同样厚重的历史文化,同样的繁华和同样的美食及各种特色,甚至没有了臭铜味的加持,更加原汁原味。
真有一种舒服而又奇特的感觉:逛城中村,比逛公园更舒适。宽阔的街道,高大的楼盘,总是那么冰冷。只有城中村能给人一丝温暖,而且是从心灵上感到舒适舒服——公园里的美景只是让人眼睛感到舒服,无法触及灵魂深处。
每一个小巷都会有特色
城中村也是平民最后的落脚地,从文化上讲,城中村传承了西安的村落文化。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中村敞开胸怀,接纳了无数打工者和初入城市的人。原生态的居民穿着都比较随意,但看起来很美很舒服,不亚于巴黎世家的美。
这里记载着我们曾经的生活,记载着我们曾经的状态。是生活对比的一个节点,而且有一群人,觉得生活在这里最舒适,最舒服,并不见得每个人都想搬进高楼大厦。
有时候,感觉城市化很残忍,忽略了这么大一群人的感受,粗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圈子。如果不是大量拆迁补偿的诱惑,相信他们不会主动选择搬离。但金钱并不能带给人们幸福,而且遭遇金钱诱惑做出的选择,大多都是错的。
金钱容易把人带入错误的道路,是违背人性的。可惜,人们习惯了选择金钱就是对的,从而叛离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拆迁就像另一种针对平民的行贿,让他们在金钱面前,丧失了正确选择的能力。
有些店面也关门了
我们该不该扪心自问: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建造城市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一切都是为了金钱?
如果,现在把所有的城中村都拆掉,将来必然会后悔的。这里的格局生态买不来了,这里的人买不来了,这里的鲜活的生活气息买不来了。我们的后代再也找不到让心灵歇息的地方了,也再也找不到城市的记忆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城墙并不比城中村重要多少。
一个城市需要的并不仅仅是高楼林立的冰冷,城中村也是城市的一部分,更是城市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之一。
城中村更像一块活化石,承载着我们先前的记忆,是无价之宝,是农村文明在城市文明里留下的不易落脚点。
八里村的一个转角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城中村是城市的灵魂。特别是看到八里村这样的原生态,不但让人内心温暖,还让人感到激动的想落泪。
我就这样,身不由己的一遍一遍逛下去,享受着村里人一样的简单快乐。因为这样的原生态生活场景,似乎很久都没有见到过了。
这里的人这么单纯,这么快乐,这么简单,这么质朴。让人感觉就像进入了人类原生态森林部落,让人流连忘返。纵然我明明知道,他们的心中也充满了各种喜怒哀乐,正在经历的各种酸甜苦辣。
乱也是人间烟火的一部分
比起宽大街道上,门面房的萧条,这里熙熙攘攘,每个餐馆里基本上都挤满了人。虽然比起以往的繁华已经退步了许多,但这里的烟火气息依然是很多地方无法比拟的。
相较于穿梭在宽阔街道,高楼林立下的每一个妆容精致的行者,那一张张冰冷的脸。这里到处都洋溢着轻松快乐,人们更愿意展现真实的自己,根本不需要伪装。
人们显得很悠闲
每一个人类聚集场所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像城中村这种地方承载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变迁的地方。每一条路,每一个巷子,都是不可复制的原生态场景,写满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闲逛八里村,就像在逛一个原生村的文化博物馆,这绝对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保持着最初的样子。如何保护,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
我们这一代人,肯定得做些什么,以保护城市的宝贵记忆,让城中村不至于就这样被消灭。因为城中村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就像无价之宝,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只有用历史才有资格评判。
城市建设,并不是建多少高楼大厦,让路面都宽阔。因为“人气”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人气的地方,建再多有什么用?而城中村,恰恰是最能凝聚人气的地方。多少地方经过改造之后马路变宽了,高楼变多了,人变少了,没有人气了。
宽阔的城市。让人感觉渺小,压迫感很强
这是为什么?或许城中村,能给我们更多的启思迪,然而,我们对城中村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幸好它们并没有全军覆灭,但已经珍贵的像“大熊猫”了。
城市的建设到底是为了什么?城中村里的人为什么能活得那么快乐?那么简单那么随意……真是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我们去研究了。
纵然出手保护,很多城中村也已经无可奈何的要衰落下去了。因为有人向往外面的大城市,和宽阔马路。虽然有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真想要什么,甚至得到了会后悔。
所以,有时候到了城中村,就想让自己多消费一些,尽量为这里增添活力,让这里的商业能够持久的繁荣下去,这才是城中村续存的根基。
坐在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地铁上,再次想到八里村,感觉刚才好像做了一场梦,去了一个梦中的地方。
坐在地铁上感觉刚刚像做了一场梦
这是任何著名景点都不能给我的感觉,内心还想回去,还想走在那街道上感受那种生活气息。我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或许只是在那里行走的松弛感,惬意感。
很害怕城市化的脚步,会将八里村践踏,让它变成高大上,失去人气。千篇一律的高挡小区,把一切都高端化。居住在里面的人,最后必须拼命赚钱去买单,没钱就会被赶出去,真的太累了。
高楼大厦把人类衬托的如此渺小,把人类压迫的高度紧张,把人类踩入泥土。而城中村,或许就是人获得某种尊严的地方。人本来不就是土捏成的吗?好比花草需要肥沃的土壤,城中村或许更适合人类生长,更适合心灵成长,更适合安放灵魂,这一块欧洲做得很好。
地铁站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忙忙,比起城中村的安逸,让人紧张
从宇宙的角度看,地球都不过是一粒尘埃。冰冷枯燥的城市群和鲜活丰富的城中村,抛开金钱的诱惑,找到什么是最需要的,找到什么是最合适的,那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