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考取功名之路:仁义道德如何践行?

发表时间: 2024-10-07 12:13

考取功名之路:仁义道德如何践行?

“读圣贤书,行仁
义事”。出自宋代大儒朱熹
之口,也可看作历代儒家所标榜的做人标杆。可是,历朝历代有多少知识分子遵循了这个准则?圣贤书倒是读了不少,要不怎么能考取功名呢?可是仁义事却不见得做很多,这是否意味着奉儒之人多虚伪呢?


既‮然孔子孟子把人分成了君子和小人,那么就从这两种人开始展开话题吧。


按理说,我国是靠儒教立国靠儒家教化兴邦的,应该叫君子国才对。可是,遍览历朝历代,掌握国家权力和命脉的,上至皇帝公卿、王公大臣,下到
各级官吏,似乎总觉得小人更多一些。亡国误国、祸民害民、贪赃枉法、徇私舞弊、欺行霸市、盘剥百姓的都是这些人。而这些人几乎都是读书人,都是靠孔孟学说考取功名的人。可是这些人在考场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一待进入仕途,咋就忘了初心,丢了使命,而一心向钱看了。文章里写尽爱民如子,实际上却盘剥无度;朝堂上全是道理,私底下全是利益;人前冠冕堂皇,人后蝇营狗苟。这些人为什么一旦坐拥豪宅美眷,享受着锦衣玉食,就可以弃公理天道而不顾,置圣贤告诫于耳旁。难道朝廷是靠着荣华富贵做诱饵来收买天下读书人,为其所用,为其效忠,为其做牛马供其驱使,为其做鹰犬为其效力吗?


看来,人品好坏跟接受的教育是没多大关系的,要不怎么有“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之说。真正的君子即便是不读书也能按照内心指引去做‏正确的事。而那些靠读书考取功名的很多人也就是把孔孟学说当工具罢了。


如此说来孔孟之道更多的是用来约束和糊弄老百姓的,让老百
姓听话,遵循父子君臣的伦理秩序;宣布皇帝是以德治天下;说君子追求财富是对的而且都是正道来的;告诫穷人要安贫乐道......


看来很多时候儒家学说所标榜的和读书人所做的事情并不一致,读书人所推崇的是道理,但真正追求的是利益。所以当利益与道理碰撞的时候,往往会弃道理而择利益。这个时候你跟他讲道理是没用的,他会拿出一堆理由来搪塞,或者反过来攻击你不遵守纲常秩序。


所以,想依靠人的道德品质去自我约束无异于缘木求鱼,依靠一些学说去指导做事亦是天方夜谭。只有靠一套切实可行的严谨制度去约束人性,才可能让社会变得更加‎清明,人民才可能享受到更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