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疯了!全球最大闹剧愈演愈烈,该如何应对

发表时间: 2022-06-30 10:10

疯了!全球最大闹剧愈演愈烈,该如何应对

#影视角度看热搜#

这几天,全球都在讨论一个话题——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罗诉韦德案」裁决。

意味着,女性的堕胎权不再得到宪法保护

其实早在5月初,网上就流出了相关草案。

当时便激起大批民众的抗议。

可惜,并没能改写结局。

而如今,事态向着更加撕裂的方向演变。

一边是反堕胎人士,欢呼庆祝胜利。

另一边是主张堕胎权人士,游行,烧国旗,囤积堕胎药。

政客们更是纷纷激烈表态。

现总统拜登,斥责这一裁决让美国倒退150年。

而前总统特朗普,高调「邀功」,表示是自己促成了这项裁决。‭

最高法院的堕胎权裁决,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引爆了美国社会种种由来已久的矛盾。

它早已超出医疗或女性权益的范畴,成为一面照妖镜,照出关于权力、人性的荒诞之处。

而早在26年前,一部电影就预言了当下的现实。

将堕胎权之争,拍成了一出绝佳的讽刺喜剧——

《公民露丝》

Citizen Ruth

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谁?

自然是那些有迫切堕胎需求的女性。

就比如影片的女主角,劳拉·邓恩饰演的露丝

她没钱,没工作。

没有固定伴侣,没有稳定住所。

过着浑浑噩噩、朝不保夕的日子。

曾流产4次。

生过3个孩子,但一‌个都没有养过。

不是丢给家人,就是被送进抚养机构。

她有严重的毒瘾。

一年多时间,因吸毒入狱多达16次。

经历过6次治疗,都以失败告终。

她又回头过上了自甘堕落的生活。

一天,露丝和一个男人发生关系后,被粗暴地赶了出去。

她没了去处。

想回家住,也遭到拒绝。

几番恳求,才向弟弟讨来一点零花钱。

但这些钱很快又花在了毒品上。

她瘫坐在街头,吸得上了头。

再一次满嘴发青地被警察带走了。

偏偏这时,她被告知怀孕。

雪上加霜的是,她还被检察机关起诉,理由是屡教不改,严重威胁胎儿生命。

法官为了避免麻烦,私下建议她尽早堕胎,换取减刑

对此,露丝也表示同意。

毕竟,还在狱中深受毒瘾折磨的她,怎么可能成为一个母亲?

但没想到,一个明显的送分题,却变得棘手起来。

露丝的案件经过媒体报道,成了公共事件。

她的肚子,⁡也再由不得自己了。

如同一颗被踢来踢去的皮球,露丝开始了她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渡劫」。

首先接收她的,是一对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夫妻。

他们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坚定的反堕胎人士

不仅掏空钱包将露丝保释了出来,还将她带到家里,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为她烧好洗澡水,准备丰盛的晚餐,铺上干净的床单。

让露丝完全放下了戒备。

之后,他们不失时机地给露丝灌输反堕胎观念。

以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自己的生育故事。

妻子第一胎生了女儿,鬼门关走了一遭,差点不能再生育。

但后来却意外诞下小儿子。

她称这个儿子是生命的奇迹。

再带露丝到诊所,由专业人士进行洗脑

医生熟练地比划着塑料模型,告诉她胎儿有了人形,还有了心跳。

配合专门制作的视频,通过各种限制级画面反复提醒她,腹中孕育着生命。

「堕胎,等同于谋杀。」

最后,还带露丝到妇产科的流产中心。

让她加入「拯救生命派」的示威团队。

咒骂那些前来做流产手术的女人。

一系列操作后,这对夫妻自以为对露丝改造成功。

他们⁢单方面对媒体宣布,露丝决定留下孩子了。

但殊不知,露丝的心都在毒品上。

她暗地里一直想方设法吸毒。

毒瘾发作时,还打骂了家里的小孩。

最后终于被夫妻俩发现,将其赶了出去。

可惜,露丝并没能就此重获自由。

一名间谍早已打入「拯救生命」派内部,伺机将露丝带走。

于是,露丝刚逃离了反堕胎派的魔掌,又落入了拥护堕胎派的陷阱

同样,这群人也给她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她们批判宗教团体的伪善。

说服露丝堕胎,教导她夺回自己的权利,才能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

但同时,她们将她关在房间内,不允许她与外界接触。

因为外界,已经掀起了腥风血雨的斗争。

为了争夺露丝的堕胎权,两大派系已经从明争暗斗发展到了威逼利诱。

反堕胎人士在露丝的住所门口彻夜示威、静坐。

甚至扬言,只要露丝生下孩子,他们就给露丝1.5万美‍金

拥护堕胎派也不甘示弱,开出了同样的价码。

于是,露丝前往医院当天,如同两大派系的对决战场。

反堕胎派,采用人海战术,召集群众在露丝家门口举牌、喊口号;

而拥护堕胎派,下血本出动直升机、豪车,势要将露丝无缝送达医院。

影片以戏谑、夸张的形式,讽刺了荒诞的社会现实。

一个女人的子宫,成了派系争斗的筹码。

无论是反堕胎派,还是拥护堕胎派,无一不是从温情脉脉到横拖倒拽。

他们沉醉在各自的意义王国里,只顾争取自身团体的利益。

忽视了露丝的真正需求。

反堕胎派以保护生命为由,用宗教信仰和道德绑架露丝。

宣称她的身体和腹中的生命理应属于上帝

却完全没考虑露丝在整个怀孕期间都在吸毒,可能根本就保不住这个孩子。

而拥护堕胎派,看似站在露丝的立场鼓励她打掉孩子。

但也忽视了露丝的身体状况。

实际上,露丝在前往医院当天早上就已经出血流产。

被裹挟其中的露丝,早已失去了自主选择的能力。

看似每次决定都是由她自己定夺。

但根本还是利益在背后掌舵,哪方给的钱多,她就倾向于哪方。

这也更加嘲讽了片中各个利益团体的惺惺作态。

显而易见,露丝最需要的是戒掉毒瘾,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被普及健康常识,再做出自己的选择。

但她的认知被矮化,选择权被夺走。

还被强行戴上「博爱」或「自由」的高帽。

影片最后,口号越喊越响,但一切已经无关露丝本人和堕胎问题

露丝的遭遇,恰恰浓缩了美国堕胎权​之争当中最荒诞之处——

女性的主体性被剥夺。

沦为权力斗争的筹码,两极社会的牺牲品。

而这种对于失去身体控制权的恐惧,始终悬于每个女性头上。

正如经典恐怖片《罗斯玛丽的婴儿》中,一位丈夫为了获得职业晋升的机会,把自己妻子的子宫献给撒旦。

身边的丈夫、邻居、医生都在欺骗她,直到生下没有瞳孔的孩子,她才知道自己被利用了。

又或是《使女的故事》中,「基列国」为了解决人口出生率低的问题,把女性变成国有资产。

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沦为生育机器,没有生育能力或者反抗强权的女性,被吊死或者发配到殖民地。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要经历这般痛苦。」

现在看来,无论是罗斯玛丽还是基列国,似乎都输给了现实。

由70年代的罗诉韦德案开始,围绕堕胎权的争论便深深地打上了政治和宗教的烙印。

女权律师的精心准备和第二次女权运动的背景,促成了该案的胜利。

然而不少基督徒对堕胎的激烈否定态度,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僵持不下。

甚至有极端宗教分子为强调主张,杀害了一名帮助妇女堕胎的产科医生。

《推翻罗诉韦德案》

随「生命派」和「选择派」两方阵营逐渐壮大,斗争日趋激烈。

美国两大政党也开始相继表明立场,争取不同阵营的选票。

这又让堕胎问题变得高度政治化,并因此更加复杂多变。

如今,特朗普将这件事「归功」于自己,因为他任命了三名作出裁决的最高法院法官。

可见,堕胎问题已经完全沦为政党角逐的战场。

而实际上,堕胎权利从一开始就没有交给女性自己。

罗诉韦德案虽然有效推动了堕胎合法化。

但当时的判决中,堕胎合法权的确立是基于宪法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

将女性是否堕胎归于个人隐私,外界自然也就无从干涉。

所以,虽然罗诉韦德案一度被高扬着女权主义的胜利旗帜。

但大法官金斯伯格曾提出异议,指出最终裁决本该聚焦于平等权,但却错误地基于正当程序的条款。

她认为,政府要做的不是赋予女性堕胎权,而是承认女性自己的决定权。

这一说法曾招致很多女权主义者的不满,他们认为结果的胜利才是目的。

然而,新的裁决中,保守派大法官塞缪尔·阿利托也指出了这一点。

他表示罗诉韦德案论证薄弱,没有解决堕胎问题,反而加深分歧。

这也使得罗诉韦德案时隔半个世纪,却能被轻易推翻。

这无疑再次证实了,女性想要真正夺回堕胎合法权。

势必要如金斯伯格所说,将权利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公民露丝》的结尾,露丝借上厕所的机会,翻越栅栏。

带着她的「奖金」,逃离了医院。

讽刺的是,面前就是为她剑拔弩张的示威群体,然而无人注意到露丝的出逃。

终于,露丝出走了。

她奔跑的背影,前所未有的轻快。

但现实中的「露丝」们未必؜拥有这样的运气。

可想而知,在这场逐渐疯狂的斗争之中。

还将有无数女性成为露丝一样的牺牲品。

在意识形态的争执中,一次次被轻视,被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