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动物园文明游览,从我做起

发表时间: 2025-01-07 03:56

动物园文明游览,从我做起

国宝受惊,黑名单引发热议

近日,重庆动物园大熊猫 “兰香” 被‪游客扔⁣可乐瓶一事引发轩然大波。视频中,“兰香” 正悠闲地靠着山壁吃竹子,一个可乐瓶却突然呼啸而至,擦着它的头皮砸在地上,“兰香” 吓得瞬间放下竹子,捂住脑袋。周围游客一片惊呼,纷纷斥责肇事者,而该男子竟还辩称 “熊猫是观赏动物,我请它喝可乐有什么错”,甚至在被众人谴责后才自行报警。

事发后,重庆动物园迅速行动,兽医对 “兰香” 进行全面检查,好在暂无大碍,依旧正常 “营业”。扔瓶男子曹某因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还被园区果断拉黑。园方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加强保护工作,设置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建立 “黑名单” 制度。

这一事件并非个例,此前也时有游客不文明行为发生。投喂、抛物、拍打玻璃等举动,不仅惊扰动物,还可能对它们的健康造成伤害。动物园本是人们亲近自然、了解动物的欢乐场所,如今却因部分游客的肆意妄为,让国宝受惊,宁静被打破。黑名单制度的推出,无疑是给这些不文明游客敲响警钟,可究竟哪些行为会被列入其中?它又能否真正守护好动物们的安宁呢?

不文明行为大赏,太 “刑” 了!

在重庆动物园,不文明行为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咋舌。

投喂 “乱投喂” 首当其冲。一些游客似乎把动物园当成自家餐桌,不顾园区规定,肆意投喂动物。有人给猴子扔薯片、面包,猴子们一拥而؜上,争抢中抓‍伤彼此;给大象爆米花,坚硬的爆米花可能会卡进大象牙缝,引发口腔炎症;向草食动物投喂塑料袋装着的食物,动物误食后,塑料袋在肠胃里无法消化,痛苦不堪。曾有一只梅花鹿,因误食游客投喂的塑料袋,多日不吃不喝,兽医只能冒险手术取出,才让它脱离危险。

“拍拍打打” 的惊吓行为也不少见。部分游客为吸引动物注意,大力拍打玻璃。在猩猩馆,有人持续猛拍,原本安静玩耍的猩猩被吓得惊慌逃窜,撞到馆舍内设施受伤;还有人在蛇馆不停敲打展柜,让胆小的蛇类蜷缩角落,应激反应强烈,长期如此会影响它们的繁殖能力。

更有甚者,选择 “亲密接触”,翻越围栏进入动物活动区。在虎山,有人为近距离看老虎,翻过矮围栏,老虎受到惊吓,发出怒吼,园区安保人员紧急疏散游客,才避免悲剧;在小型动物园区,有人伸手抓兔子、豚鼠,这些脆弱的小动物被吓得瑟瑟发抖,有的还受伤骨折

另外,故意大声喧哗也成了 “噪音攻击”。在鸟类园区,一群游客高声谈笑,鸟儿们被吵得无法栖息,有些雏鸟因受惊从巢中掉落;夜晚的动物园,个别游客在两栖动物馆附近喧闹,破坏了动物们适应的静谧环境,影响它们的生物钟,导致进食、睡眠紊乱。

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让动物们遭受身体伤害,更
破坏了它们原本宁静的生活,打破了动物园的和谐氛围。黑名单制度,正是要将这些恶劣行径 “一网打尽”,还动物们一个安全家园。

黑名单:约束的边界与意义

重庆动物园的黑名单制度究竟如何运作?据园方透露,列入黑名单的标准涵盖多种恶劣行为。首先,故意投喂、抛物伤害动物的行为是 “重灾区”,像此次向大熊猫 “兰香” 扔可乐瓶的行径,毫无意外会被记录在案;其次,多次拍打玻璃、大声喧哗,经劝阻仍不改正,严重干扰动物正常生活的,也将登上 “黑榜”;再者,翻越围栏、企图与动物有不当 “亲密接触”,对自身与动物安全都造成威胁的举动,更是不能容忍。

一旦进入黑名单,惩戒措施随之而来。短期内禁止入园参观是基本操作,让违规者暂时失去亲近动物的机会,反思自身过错;多次违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面临长期乃至终身禁入,彻底将其挡在动物园门外。园方还计划与其他动物园联动,实现 “一处拉黑,多处受限”,让不文明游客无处遁形。

黑名单制度意义深远。对动物而言,它是一道坚固的 “保护盾”。减少外界干扰,让动物们能在相对安静、安全的环境中生活,避免因人类不当行为引发的应激反应、疾病甚至伤亡,有助于它们保持自然天性,正常繁衍。从园区秩序来看,有效遏制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减轻安保人员负担,使园区游览环境更加有序,让游客都能享受惬意的参观体验。往大了说,这也是提升公众文明素质的 “助推器”,通过制度约束,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参观观念,明白动物园是动物的家园,而非肆意妄为的游乐场。

不过,对于是否应将黑名单与个人征信挂钩,争议不小。支持者认为,如此能大幅提升违规成本,从根本上震慑不文明行为,让游客在行动前 “三思而后行”;反对者则担心标准界定模糊、执行难度大,可能造成误伤。但无论如何,黑名单制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守护那些可爱的动物,让人类与动物能在动物园和谐共处。

文明游园,从心开始

黑名单制度只是手段,打造文明游园环境才是最终目的。一方面,园方要持续发力。加大安保巡逻力度,尤其是在动物活跃、游客密集时段,让安保人员分布在各个区域,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增设更多警示标识,不仅在园区入口,还应在动物展馆周边、热门游览路线旁,以醒目的图文告知游客何可为、何不可为;利用广播系统定时播放文明游园须知,让提醒声在园区内不时响起。

另一方面,游客更需提升自我。出发前,提前了解动物园参观规则,知晓动物习性,明白哪些行为会伤害它们;参观时,管好双手,不随意投喂、抛物,控制音量,不大声喧哗;遇到不文明行为,勇敢站出来制止,用行动捍卫动物家园。

社会各界也应营‍造文‍明氛围。学校、社区多开展动物保护科普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关爱动物的意识;媒体通过公益广告、报道,宣传文明游园理念,曝光恶劣行径,引导舆论导向;志愿者团队定期入园协助维护秩序,劝导不文明游客。

相信在黑名单制度的约束、园方的坚守、游客的自律、社会的倡导下,未来的重庆动物园乃至各地动物园,都将成为动物安心生活、游客文明参观的乐园。人与动物能于此共享自然之美,让每一次游园都充满温馨与敬意,让文明之花在动物园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