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6 16:5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先生今年35岁,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应酬,每周少不了几场酒局。
起初他觉得喝点酒无伤大雅,还能促进人际关系,但渐渐地他开始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睡眠质量差、体重不断增加,甚至有时早晨醒来头昏脑涨。
去年体检时医生特别提醒他肝功能指标异常,这让李先生警觉起来。于是,他决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戒酒三个月,看看身体会不会有变化。
三个月后李先生再去体检,医生看到他的报告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的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体重也下降了5公斤,整个人看上去精神焕发。
这次经历让李先生意识到,酒精对身体的影响远比他想象的严重。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长期饮酒不仅容易导致脂肪肝、高血压,还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英国《柳叶刀》的一项研究显示,无论饮酒量多少,酒精对健康都没有任何益处,而停止饮酒后,人体会逐渐恢复到更健康的状态。
1.肝脏
长期喝酒,肝脏是第一个受害者,因为酒精进入身体后绝大部分是通过肝脏代谢的。
酒精在肝脏中会被分解成乙醛,再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终排出体外,但乙醛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
如果肝脏长期面对大量酒精,它的代谢能力会被过度消耗,导致肝细胞受损,进而出现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脂肪肝的出现是身体的警告信号,它表示肝脏已经开始储存多余的脂肪,如果继续喝酒,肝脏的炎症反应可能加重,变成酒精性肝炎。
2.心脏
短期来看,喝酒会让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很多人喝完酒脸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但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心血管系统的压力会显著增加,甚至可能导致高血压。
研究表明,酒精会损害血管的内皮功能,降低血管的弹性,这样一来,心脏需要更努力地泵血,负担就会加重。
长期喝酒还可能引发一种被称为“酒精性心肌病”的疾病,这是一种由酒精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引起的疾病,会导致心肌变薄、变弱,心脏的收缩和泵血能力逐渐下降。
3.大脑
酒精对大脑的影响很多人都能直观感受到,喝酒后人的反应速度变慢,语言变得不清晰,甚至会出现意识模糊。
这些现象背后是因为酒精干扰了大脑神经的正常工作,酒精能迅速通过血液进入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和行为能力。
长期饮酒会让这种伤害变得更加深远,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酒的人更容易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患上酒精性痴呆。
这种损伤是因为酒精会破坏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还可能导致大脑的某些区域萎缩。
4.胃肠道
很多人喝酒时感到胃部灼热,那是因为酒精直接刺激了胃粘膜,酒精会破坏胃壁的保护层,增加胃酸分泌,久而久之容易导致胃炎甚至胃溃疡。
长期饮酒的人常常有上腹疼痛、反酸、食欲下降等问题,这些都是胃部受到酒精损伤的表现。
更严重的是酒精还可能影响胃的蠕动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而当胃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时,身体其他部分也会受到牵连,比如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免疫力变差等。
此外,酒精还会影响食管下端的括约肌,让胃酸更容易反流到食管,导致烧心和食管炎。
1.肝脏变轻松
停止饮酒后,肝脏是最先感受到轻松的器官,酒精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而长期饮酒会让肝脏不停运转,代谢酒精中的乙醇和乙醛。
当酒精停止摄入,肝脏的负担会迅速减轻,开始专注于修复受损的细胞,短时间内肝脏中的脂肪含量会降低,脂肪肝的风险随之下降。
长期来看,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会逐步恢复,酒精性肝炎的炎症反应也会慢慢消退。
如果本来有轻度的肝纤维化,在戒酒后,肝脏的纤维化进程可能会停止甚至逆转。
2.心血管压力减少
长期不饮酒后,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也非常明显,酒精对血管和心脏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长期饮酒容易导致血管硬化、高血压等问题。
当酒精退出生活,血压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血管的弹性也会有所改善,心脏因为不再需要对抗长期的高血压压力,心跳频率会趋于平稳,心脏的整体健康状况会逐步好转。
酒精还会影响体内的胆固醇代谢,停止饮酒后坏胆固醇的水平通常会下降,而好胆固醇可能有所增加。
3.大脑更清醒
停止饮酒后,大脑的神经传递系统会逐渐恢复正常,原本因为酒精抑制而迟钝的神经反应会变得更加灵敏。
长期不饮酒的人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开始提升,日常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更高。
除了认知功能的改善,戒酒还对情绪调节有积极作用,酒精会扰乱大脑中负责控制情绪的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和血清素,导致长期饮酒的人容易出现情绪波动。
停止饮酒后,这些神经递质的平衡会逐渐恢复,人会变得更冷静,更容易保持积极的心态。
4.体重下降
酒精是热量的“隐形炸弹”,它的热量高却没有营养价值。每喝一杯酒,身体都会无形中摄入大量的“空卡路里”,停止饮酒后热量的摄入自然减少,这对体重的控制非常有帮助。
戒酒后身体的脂肪代谢效率也会提高,酒精在肝脏中优先被代谢,这会干扰脂肪的正常分解。
当酒精不再进入体内,脂肪代谢恢复正常,内脏脂肪和皮下脂肪的含量都会下降。
长期不饮酒的人通常会发现自己的腰围变小,腹部赘肉减少,整个人的身体线条更匀称。
戒酒还会对饮食习惯产生积极的连锁反应,酒精会影响味觉,让人更倾向于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
1.清晰目标
要问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戒酒,是为了改善健康、保护家人,还是提升生活质量,一旦目标清晰,内心的动力就会更强,戒酒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有了坚定的决心,遇到困难时更容易坚持下去。
可以把目标写下来,放在显眼的地方,比如手机屏幕、办公桌或者冰箱上,让自己时刻记得戒酒的意义。
也可以设定一个时间节点,比如戒酒一个月、三个月,逐步让身体适应戒酒后的生活,当目标明确,行动就会有方向,每一次坚持都会更有成就感。
2.逐步减少
对于很多人来说,完全戒酒可能很难,尤其是那些已经养成饮酒习惯的人,直接停止饮酒可能会让身体感到不适。
比如头痛、焦虑,甚至出现轻微的戒断反应,因此戒酒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减少饮酒量和频率。
可以从控制每次饮酒的量开始,比如平时喝三杯酒的,减到两杯甚至一杯,也可以减少饮酒的次数,把每天喝酒变成每周一次,再逐渐减少到完全戒掉。
通过这种方式,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避免因为突然断酒而引发身体和心理的不适。
3.调整社交方式
很多人喝酒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喜欢酒的味道,而是酒精已经成为他们社交的一部分,要想戒酒,就需要调整自己的社交方式,学会拒绝酒精的诱惑。
可以在参加聚会前,提前告知朋友自己正在戒酒,避免被人劝酒,多数情况下真正关心你的人会支持你的决定。
聚会中可以用其他健康的饮料替代酒杯,比如用苏打水、无酒精啤酒等代替传统酒精饮品,这样既不会破坏气氛,也能坚持自己的戒酒计划。
如果觉得在酒桌上很难控制,可以尝试减少参加这种以喝酒为主的聚会,转而选择一些更健康的社交活动,比如运动、爬山、看电影等。
4.培养新习惯
戒酒的过程可能会让人感到无聊,尤其是那些习惯用喝酒来放松的人,要想顺利戒酒,可以尝试培养一些新的健康习惯,用它们来填补原本用来喝酒的时间。
比如下班后参加健身、瑜伽、跑步,或者尝试新的爱好,比如阅读、绘画、烹饪等,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转移注意力,还能帮助身体加速代谢,恢复因为长期饮酒而受损的健康,运动还能让人分泌多巴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逐渐替代酒精带来的短暂快感。
戒酒的过程就像一次人生的“断舍离”,剔除了酒精这个“健康的绊脚石”,迎来的是轻松、清醒、充满活力的全新生活。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戒酒很难,但其实戒酒并不意味着失去快乐,而是换了一种更高质量的快乐方式。
参考资料
【1】刘家玉.饮酒会增加结肠癌风险吗?[J].健与美,2024,(09):82-84.
【2】谢春晓,倪东馗.吸烟、饮酒及其交互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4,30(03):255-259.DOI:10.20135/j.issn.1006-8147.2024.03.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