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从多角度判断白茶品质:品级并非唯一标准

发表时间: 2020-01-22 15:48

从多角度判断白茶品质:品级并非唯一标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一回,一位朋友过来分享了买茶窍门。

买到好茶的方法,很简单啊,看外观就是了。

芽头肥壮的,加分。

⁨白毫丰富的,加分。

叶片细嫩的,加分
。

这番话乍一听,非常的有道理。

相信平常不少茶友在买茶时,同样是按着这样的思路,判断一款茶的好与坏。

但是,村姑陈今天要说的是,这样通过外观,判断茶叶好坏的方法,风险性很高。

光是看外观,看芽头,看细嫩度,看等级来买茶,很容易吃了亏。

这就和看照片相亲,一个道理。

图片看起来,是个白富美,肤白貌美。

但等真正娶回家,挑了盖头才知道,原来是个河东狮吼。

这一下,就很不好办了。

所以,建议大家买茶的时候,既要看外观,还不能少了内在!

《2》

众多茶类里,白茶的等级划分,要求分明。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都有着严格的采摘标准。

最新版的白茶国标里,按不同的标准区分,细分了不同的等级。

单独举白牡丹为例。

按不同的芽叶,牡丹可以分为四个级别。

分别是,特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三级白牡丹。

其中,特级白牡丹,民间又俗称牡丹王。

从这个霸气的俗名里,我们可以看出不少信息。

牡丹王,紧跟在白毫银针后采摘,是白牡丹里的佼佼者。

芽头肥壮,白毫丰富,叶片极嫩,属于特级白牡丹的标准长相。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由特级白牡丹上能够看得到,白茶的品级划分,细节要求严格。

那么,在买白茶的时候,方法是不是特别的容易。

只要用外观标准,去界定一款茶。

等级高的,属于好白茶,等级低的,就成了劣白茶?

当然不是。

固然,买到一款茶,外观品级对应,是很重要的前提。

要不然,花了买白牡丹的价格,买到手的却是春寿眉,实在是太过吃亏。

不过,简单的看等级,并不能视为买茶的圭臬。

其他方面的细节,同样很关键!

《3》

白茶的外在芽叶级别,固然重要。

但,比外观更重要的,是茶叶内部的含水量。

如果买到了含水量不合格的白茶,那意味着得多花不少的价钱,买到的却是一部分的水分。

并且更致命的是⁣,干度不达标的白茶,买入手后没有任何的收藏价值

后期储存的过程中,茶叶内部的多余水汽会不由自主的逸出,飘散在四周围的空气里。

又闷又潮的环境下,水汽由内而外的作用,茶叶无可避免的会受潮变质,风味大跌。

上个月,某位外省⁧茶友聊到了件苦恼事。

有一回,他买到了某款老寿眉散茶,陈了将近要到四年。

当时买茶的时候,闻着感觉有点闷味,不过看到叶背白毫多,叶‌片没什么碎的前提下,就直接入门买了。

没想到,买回家之后,那大半斤的茶越存气味越闷,到最后彻底喝不了。

将那位茶友的话,真正的梳理了​一遍后,才发觉不对劲。

陈了‌快四年的寿眉散茶,叶片却没有一点儿⁡碎,这实在很不正常啊。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虽然说,叶片看起来没什么碎的茶,品相更好看。

不过,这老白茶,老寿眉,在散茶的形态下存了多年,没有叶片适当破损,根本不符合白茶的正常规律。

因为,白茶的制作加工,要求是将茶叶的含水量做到越低,更有利后期的陈化。

而干燥到了极点的白茶梗叶,酥脆娇弱到了极点,经不起磕碰。

再来说到,寿眉一类叶片较大的白茶,干茶体积蓬松,更容易在运输和仓储环节,受到外力的影响。

时过经年,当白茶叶片内部的纤维变老了之后,整体越发的易碎。

所以,自然陈化出来的老白茶,特别是在散茶的形态下,多少会出现适当的梗叶分离,叶片断裂的情况。

如果没有,或者是没有一点儿碎。

那就很有可能证明,茶叶内部的含水量过高,叶片内部保留着微微的韧劲,不易碎。

这时如果再凭着外观去选茶,选中这类含水量过高的白茶,那可就太吃亏了。

《4》

白茶的江湖里,向来不以样貌论英雄。

如果只认定,芽叶细嫩的才属于好茶。

那么,白茶寿眉的风采,就要被白白的错过了。

说到外观,白茶里模样长得最不精致的,当属寿眉。

寿眉的采摘要求,是采茶树嫰梢的一芽三叶、一芽四叶。

比起银针、牡丹,寿眉的叶片数量更多,并且茶梗更明显。

梗叶虬髯、连枝带叶、枝横叶阔的白茶寿眉,外观很粗糙。

但是,论起实力,寿眉的风味表现却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对比其它芽叶细嫩的白茶,寿眉的生长期更长。

相应的,拥有了更多的修炼内质时间,梗叶内部的胶质物、水溶性糖,含量积攒更为充沛。

表现在茶汤里,就是极致淳滑的汤感。

并且,当寿眉经过多年的陈化后,茶汤的质感表现更是醇厚至极。

汤水饱满,汤质醇厚,甚至于会有糯米汤般的内容感。

凭此可见,白茶江湖里,寿眉的实力表现,深藏功与名,完全是扫地僧那般的级别。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以貌取茶,可就得错失,寿眉这一味的独到滋味了。

更何况,外在样貌表现,并不是白茶品质的唯一。

试想,如果一个是高山茶园出产的寿眉,另一个是普通平地茶园里采下来的银针。

那么,相信大部分有经验的茶友,会把喝茶选择,投向高山寿眉。

说白了,光是看外在买茶,很不靠谱。

从多方面的综合角度判断,更能得出准确的答案!

《5》

选中一款好白茶,不能简单看外在品级。

日光萎凋的春寿眉,更胜茶青被闷到的白牡丹;

太姥山高山秋寿眉,风味表现要比平地银针出色;

当年刚制成的新寿眉⁣,滋味更优于受了潮的老牡丹。

……

千言万语,终归不过一句话,买茶要认准品质。

一款好茶,产区要好,工艺要好,储存要到位。

白茶的产区,以高山茶为佳,以太姥山高山白茶,为佼佼者。

而如果是,标注着“低山茶”、“太姥山麓”、“太姥山延伸山脉”等莫名产区的茶,可要多擦亮双眼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产区来历不明的白茶,一点儿也没有可信度。

白茶的工艺,要求茶青原料及时的薄摊、薄晾,日光萎凋为佳。

如果一款茶,原料采摘下来后,萎凋不及时。

又或者,摊晾萎凋的时候,摊青量过多,导致底部的原料无法顺畅的呼吸。

那么,一款原本好好的茶,内质很容易受损,后期的茶味表现,不再具有鲜醇甘爽的风味!

最后,再来从储存的要求上看。

白茶的保存,以三层包装法为宜。

通过瓦楞纸箱、铝袋、塑料袋的层层密封,对一款茶提供最切实的守护。

如果是密封储存不到位,让茶跑气受潮,生出了闷味酸味怪味,那么就不再有任何饮用价值。

正常品质的白茶,不论新茶老茶,一概是茶香表现突出的,没有杂味。

如果遇上茶香寡淡,香型不显,闷味过重的茶,还是尽早远离为宜!

《6》

人,不能简单的看外表。

心灵美也很重要。

至于茶,更不能只看外在。

判断一款茶的好与坏,最靠谱的方法,是多闻、多喝、多感受。

要不然,一款看起来模样标致的牡丹王,看起来芽头饱满,白毫丰富。

光从外观上看,就看起来特别有高‎级感

但其实,这款茶在制茶时,遇上了粗心的制茶师,没有精心细作,没有及时摊晾,没有温柔的烘干,芽头内部没有干透……

这样的茶买回去,除了能充当短时间的花瓶外,别无好处。

茶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看的。

认准好喝与否,才是关键!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