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7-09 18:30
玄奘晚年不公遭遇。
我给大家讲一个玄奘的故事。
提到玄奘,大家都知道个人西天取经回来以后,被李世民用隆重的规格去接待他、去奖赏他,同时也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整理经书的环境。玄奘这个故事讲到现在应该全部都是非常好的经历和非常好的结果。
但是有一点,普通人可能不知道,玄奘的晚年极其的郁闷。
郁闷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李世民对他不好,是因为他身边的这些僧众对他有一种鄙视之情,说他爱慕虚荣、喜欢金钱、喜欢结交权贵,就不喜欢专心致志的去做经书,而且对他一脸的鄙视。
他最后甚至是走在一个小河沟摔倒的河沟之后,因为年老体弱摔伤了,最后卧床不起,在郁闷之中,在小和尚这种鄙视中离开了人世。
这个故事我自己看到了以后都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人生经历?实际上我对于这个事做了一个更详细发现,前面没有问题,他自己历经磨难到了西域,到西域的时候所谓的西天取经,那个时候佛教因为是公元630多年到640多年,因为李世民是公元626年,记得魏649年去世的。
就在这个时候,他前后十几年,那个时候在印度的佛教就开始衰落了,所以他去了以后一方面弘扬佛法,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所以当地人对他也很重视,他自己学的很认真。回来之后,他确实受到了李世民的隆重的接待、奖赏。
不过那个时候有一个场景是值得注意的,就是在他回来那个时候,他有个叫道和佛,但是在唐朝的是叫崇道尊佛。这句话应该这样讲,就是他们更崇尚的是道教,然后再崇尚的是佛教。因为在在此之前200多年,就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那个时候有一段是佛教是非常非常盛行的,所以大家能看得到是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李世民对这种态度,其实玄奘曾经要求他能不能改一改尊佛的,李世民就没有听到。
但是其实我今天想说什么?想说第一个问题,就是玄奘回来之后,他有荣耀,也有这种功绩。如果按照一般人的讲法,因为他应该这是人生鼎盛时期,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说他有没有爱慕虚荣,结交权贵,喜欢崇尚金钱,我想这个多多少少会有。
因为一个人长期生活在苦难之中,长期的孤寂,长期的被人鄙视,一旦有了这种被皇帝尊重,得到一些富贵,我想这个时候追求点享乐也是能理解,因为人总有一种叫人格平衡。
但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就是他身边这些小和尚,对他就极尽这种鄙视。我看这个鄙视并不是言语之间,他在行为上是有的,而且鄙视确实也对他造成了伤害。当然这一点是不是他也受到了一些官员对他的责难,甚至李世民对他的责难,这个我们不清楚。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说,当时我看到的资料就是李世民和有些官,希望他潜心的去把他回来的佛经,把它翻译过来,整理出来,传承佛经。因为玄奘还做了一件事,就整理出一个叫心经,260个字的心经,就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就是他整理了心经,但是只是说,他可能确实没有像李世民要求那样潜心修佛,也没有像一些官员那样潜心修佛,但是他总不至于沦落到被人去鄙视,甚至死的时候,也就估计而死。
我看到这的时候,其实我有两个非常深的感受。
·第一个感受就是很多人有圣明,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有圣明,有很高的地位。其实他的晚年生活并不像想象那么好,也就是并不是盛名之下荣荣富贵,并不是这样。
·第二个,人生总有起 和伏,所以当你起的时候要享受荣耀,享受着别人的尊重。当你弱时要接受,其实无论是当官,无论是有钱人还是搞学术,很多方面都是如此。
大家想一想,像 玄奘这种人在历史上这么有名,他在晚年都是落了这么个下场。我想一般人也要有这种思想准备。其实这是我今天从这件事中能得到的一个非常深刻的感悟。我不知道大家对我这个分析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