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食管巨大平滑肌瘤治疗新突破:内镜下切除经验分享

发表时间: 2025-01-01 11:23

食管平滑肌瘤为来源于食管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良性肿瘤,但如果瘤体较大,且肿瘤持续生长可能会压迫周围脏器。

近日,一位24岁的小伙子因发热完善肺CT检查发现食管占位性病变,外院超声内镜提示起源于固有肌层,部分位于食管壁外,环绕食管管腔2/3,局部横切面积大小约35mm×44.5mm,长约7.0cm。当地医院评估后认为该肿物巨大,手术风险极大,建议外科手术,因为患者比较年轻,患者本人及家属都想进行内镜微创治疗,经多方辗转咨询,得知我们团队精通各种内镜下疑难杂症的处理,诊疗经验丰富,慕名来我院就诊。

入院后完善胸部增强+三维CT及上腹部CT明确该患者的食管下段的巨大肿物,病灶下缘经食管裂孔延伸至腹腔胃贲门小弯侧,病灶最大横断面积约6.8x2.7cm,上下径约8.2cm,超声内镜提示进镜至食管中下段可见静脉曲张,食道下段可见纵行糜烂,长度>0.5cm,食管下段可见巨大黏膜隆起,占食管3/4,超声内镜显示起源于固有肌层的低回声团块影,截面大小约15.7mm*13.8‭mm,边界尚欠清晰。

因为该患者周围解剖结构复杂,病变较大,如选择外科手术则创伤较大,需要胸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手术并发症多,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术后容易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胸腔和纵膈感染等并发症。即使是内镜微创治疗,也面临着术中穿孔和大出血的风险,手术风险极大。为安全切除肿物,减少患者创伤,经消化内镜团队充分评估和讨论,决定给患者实施内镜下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与传统的内镜电切术相比,STER技术能够巧妙地利用消化道黏膜和固有肌层之间的“第三空间”,建立隧道进行操作,保留了消化道粘膜的完整性,与此同时联系好普外科及胸外科团队保驾护航。

要在如此狭窄的管腔内完成精细、复杂的操作,按俗语说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标记、建立隧道、剥离、处理创面、分块取出瘤体、止血、缝合等,每一步都环环相扣,也考验着医生的心态和技术,该患者同时合并有食管静‬脉曲张,术中极易出血,瘤体较大,经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历时约7小时,那个困扰患者的瘤体,终于在内镜下被完整切除,手术非常⁦成功。

对创面实施夹闭

切除的肿物

Q:什么是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一种新兴的内镜治疗技术。该技术通过内镜在消化道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建立隧道,在隧道内完成肿瘤的切除,最后在隧道入口用金属夹进行封闭。

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是一种超级微创的内镜治疗方式,其不开刀、创伤小,保持了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避免了外科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该技术还具备痛苦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部分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