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8 11:17
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提出过行为改变的“三区理论”:人对于外界的认知,分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孩子在舒适区学习,内容太简单,会感到安逸,时间久了会觉得没意思,因为没有挑战性,也没有成长。
而在恐慌区,由于难度太高,孩子会感到压力山大,无法应对,内心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进入学习区,感到一定的压力,但跳一跳,努力学习提升一下,就能达到目标,总体可控。
唯有学习区,才是最理想的状态。
孩子在这个区域里,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就能够达到目标。
当自己成功时,这成就感和满足感,让自己感到非常快乐,这就是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找到学习乐趣,一般分三个步骤:
01
发现孩子的天赋,按孩子不同的天赋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做父母的最应该做的是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
每个孩子的天赋不一样,有的口若悬河,情商特别高,有的比较内向,但专注力特别好,有的肢体协调性好,有的观察入微,有的粗枝大叶......
总之,在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孩子的性格,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加以培养拔高,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
为了让孩子处在学习区,要为孩子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设立目标不能过于简单,对孩子没有挑战性,就提不起他的兴趣。
也不能太难,无法实现的目标会让孩子望而却步,不起作用。
目标要处在孩子的学习区,要设立孩子跳一跳就能完成的目标。
比如,孩子期中考试时第30名,你不要定个目标,期末要考到班级前五,这太困难,容易让孩子自暴自弃。
你定个目标,期末考试考到第28名,进步2个名次,孩子稍微努努力就能达到,这样才会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也许孩子经过努力,在实际考试中发挥不错,进步到了20名。这样就超额完成了任务,会使孩子更加有信心。
设立目标要立足孩子的实际情况,每个孩子都应该实现自己的个性化学习。
03
把目标分解,一个个小成功,带来一次次的小乐趣
目标太大,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小目标达到了就是小成功。
每一个小成功都能带给我们成就感,带给我们快乐。
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取得小成功时,就会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逐渐建立自信,对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这种小成功可能是一次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可能是一次优秀的作业成绩,可能是解决了一道难题后的喜悦,可能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也可能是父母对孩子的认可。
为了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我们要尽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小成功。
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努力和进步获得了认可。
当孩子完成一个目标,我们更要及时给予奖励和肯定,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写在最后
孩子在一个个小成功的获得中,不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就如打游戏时在一次次的过关斩将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设立合适的目标,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孩子对学习也会如对游戏一般,越来越上瘾,直至爱上学习不能自拔。
这不就是让家长与孩子皆大欢喜的事吗?
大家可以试试看哦。
作者简介:润姐,70后,高龄二胎,退而不休,分享育儿中的快乐与烦恼,生活中高光和落寞。喜欢请关注我,点个赞+在看,我们一起活到老,学到老,让余生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