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野味为何不宜入口?与李时珍一同探寻答案

发表时间: 2024-06-27 19:18

野味为何不宜入口?与李时珍一同探寻答案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为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

肉类素来是桌上餐,即使在“万物皆可吃”的中国广东也不例外。

猪肉、鹅肉鸭肉......肉品居多,然“猫肉”却鲜少上桌。

这也便令人奇怪,难道是猫肉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点就连李时珍都感到好奇!甚至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中国古人对猫的看法

虽然生物学家证实,猫是源于非洲沙漠地带的生物。中国史学家也认为,猫是西汉时期才进入中国的。

但其实早在周朝的《诗⁦经》和《礼记》中,便已经有过关于猫的文字记载。

如成书于西周时期的《诗经》其中一首《韩奕》的诗句里,就有“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一说。

可见在那时,猫完全是作为一种可以与虎并列的野生猛禽,出现于人们的视野。到了成书于东周时期的《礼记·郊特牲》中,又有了“迎猫,为食田鼠也。”的说法。

因而可以判断在这时,猫已然登堂入室,成为人们驯化的用于田间捕鼠的家畜之一了。

再后来便是像《吕氏春秋》等这类史书中,已经出现了相猫经”和“猫苑”的相关记载。

也就是说至少是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些贵族将猫当成了宠物豢养,并对猫的品色有了较为完善的认识和总结。

然后,随着汉朝疆域和贸易的开拓,一些来自波斯的猫渐渐进入了中国境内。

这些身形娇小、性情乖巧的品种,很快萌化了中国贵族豪门公子小姐们的心,在上流社会刮起了一股养猫宠物热。

这些宠物猫们又与本土性情凶悍、不易驯化的猫相结合,孕育出了更丰富、更易豢养的家猫品种。

不过直到宋代,猫还只是有钱有势的人家才养得起的宠物,因此它也被赋予了“富贵”的象征​意义。

这些在流传下来的《蜻蜓花狸图》和《富贵花狸图》等画作都可见一斑。也是由此,猫又成为了美学和文学等艺术的座上宾,也算得上是集人类的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前有富贵象征之意,后有一股“宠物热”,集热爱于身,既然如此,谁还舍得把猫和“吃食”联系到一起呢?富贵人家没必要这么做,穷苦人家根本没资格养猫、更别说吃猫了。

当然,没必要不代表完全没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肯定不乏有人尝试过猫肉的味道。

何况宋朝以后,猫已经跌下神坛走入了寻常百姓家。家猫随处可见的时候,总有人会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当真无人食过猫之味?实际李时珍早有记载!

明朝的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然狸肉入食,猫肉不佳,亦不入食物,故用之者稀。”

意思是说,狸子肉是可以吃的,但猫肉味道确实不好,所以很少有人将猫作为食物。另外,《本草纲目》还记有猫肉酸、脂肪多,食用过多会引发身体不适的状况。

由此可见,至少在李时珍生活的年代、甚至之前,已经有人将猫肉端上过餐桌。但由于猫肉味道实在不怎么样,怎么烹饪都不好吃,所以才幸运的逃过了一劫。

不过除了味道不好之外,中国人没有把猫作为一道菜,其实还有其他原因。

不吃猫肉的其他原因

不吃猫肉最早的原因和埃及神话传说有关,也和最初养猫的埃及王室有关。

公元前三千多年的埃及王室认为,猫、尤其是黑色的猫是阴阳两界的使者,不但可以通灵,还可以自由穿梭于生死之间。

如果人伤害了猫,肯定会给自己招来无妄之灾。就算是虐待猫,也必然会遭到惩罚。

这个传说同样也影响到了中国,经过本土化之后,就演变为猫有九条命、不能让猫靠近尸体等等的传闻。

古人本就迷信,听了传闻后自然会将猫视为至阴至邪的走兽,一般人对其都会怀着敬而远之的心,更不敢食用了。

而猫另一个没被当做食物的原因也便是其本质上是以蛇鼠鸟虫为食物的猛禽,自身容易携带很多寄生病菌,容易引发传染病。

古人缺乏对寄生病菌的认识,只知道吃了猫肉后可能引发疾病或瘟疫流行,久而久之也就不敢吃猫肉了。

再有一个原因是,猫被剔除皮毛和内脏之后,实际也不剩多少可供食用的肉质了,所以也没有人愿意花成本去养殖食用猫。

再加上猫本身的灵活性很高、隐藏能力也很强,所以也没有人愿意花太多精力去捕捉它。

以上这些因素、外加肉质⁨味道差的原因,决定了猫肉不但没有多大“经济价值”,还在心理上“犯忌讳”。

反而不如干脆以售猫为业,充分利用它的宠物价值,赚达官贵人的钱来得容易。

由此得知,“宠物价值”显然也是猫免于上餐桌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是宠物猫从长相到性情,都正好触及到人类的萌点。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心理现象。

宠物猫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大大的眼睛、圆乎乎的身型、柔软的身体和长长的毛发。

配合着或高冷、或粘人的性格,加上刻意进化出的专门针对人类的发嗲叫声。可以说,处处都能打动人类内心深处的柔软。

尤其是对于中国古代的那些高门大院内足不出户的女性而言,猫很容易就成为她们最好的慰藉和陪伴。

如此情况下,很难想象猫主人会突然冒出,把它蒸了煮了、或者煎炒炸了的想法的。

其实,不管是猫也好、还是狗也好,它们在伴随漫长的人类进化史中早就成了人类的朋友和伙伴。

当它们向人类展现出自己的“灵性”的时候,人类也就不该再向它们暴露出想将其作为盘中餐的“兽性”了!


参考资料:

满街“猫奴狗主”:撸猫吸狗风潮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新京报

古代中国食用动物所致疾疫及其规范哲学——中国法院网

问吧精选|古人吃野味与瘟疫——澎湃新闻


中国人为什么爱吃野味?来自李时珍的警告!——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