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四大癌症遗传规律:了解并保护你的家族健康!

发表时间: 2024-12-30 16:41

四大癌症遗传规律:了解并保护你的家族健康!

伴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癌症的认知与了解,也已经逐渐达到了新的水平,经过医生的研究发现,癌症与遗传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又微妙。

在很多人的认知当中,身体的某个部位患癌,大多是因为该部位常年有炎症恶化所致,例如胃癌肺癌,但某些类型癌症,却同时伴有较高的遗传倾向。

这也就意味着,相关基因的突变,可能会通过家族传递的方式,显著提高下一代人的患病风险。

重点就在于此,如果父母患上这4种癌症,下一代患病的风险会比常人更高!

一、乳腺癌

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也是一种遗传概率较高的癌症,其关键在于特定基因的突变,分别为BRCA1以及BRCA2。

时间要来到1990年,在这一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直接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并将其命名为BRCA1。

仅仅过去4年后,科学家便再一次发现另一种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随后将其取名为BRCA2。

它们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修复人体内受损的DNA帮助细胞维持健康的分裂⁨与生长。

但如果它们发生突变,细胞的DNA修复功能便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细胞内的错误累计,进而增加癌变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这两种基因都可以通过父母传递给子女。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中的其中一方携带这一基因,子女将会有50%的概率继承它们,如果继承了这一基因,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风险将会显著高于其他普通人。

如果不幸继承的是已突变基因,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几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男性如果携带继承BRCA2突变,也有可能患上前列腺癌,乃至男性乳腺癌

乳腺癌容易遗传,仅仅只是因为BRCA基因的效果吗?其实也是因为乳腺组织自身的特殊性。

乳腺细胞对雌激素较为敏感,BRCA突变则会导致乳腺细胞更容易受到激素和其他刺激的影响,增加癌变可能。

上面提到了一个很多人或许第一次听说的词,即男性乳腺癌,难道说男性也有可能患乳腺癌吗?

答案是肯定的,男性和女性都有乳腺组织,只不过女性的乳腺组织更为发达,患病几率也就更高。

通常来讲,男性乳腺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仅占男性全部癌肿的不到2%。这就说明,如果同样携带BRCA突变,女性后代应该更注意提高警惕,男性也不可掉以轻心。

最后想必也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一点,携带突变基因的后代,就一定会患上癌症吗?

其实也不见得,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癌症的发生与否例如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乃至环境因素等等。

因此假设后代生来便带有这类基因,可以在长大以后定期进行筛查,从而确定自身是否出现癌症迹象,甚至可以‫通过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从而降低自己的患癌风险。

二、结直肠癌

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都称得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之一。

很多人觉得患结直肠癌是因为饮食习惯不健康,但其实有一部分类型的结直肠癌,却是因为遗传因素导致的,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

首先来了解尚未提到的癌症本质,癌症其实就是一种基因病,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失控生长和分裂。

结直肠癌的遗传性可能就会某些细胞的突变有关,而这些突变则是有可能来自父母,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哪两种基因的突变容易导致癌症?一种是抑癌基因⁠,另一种则是修复基因。

抑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负责阻止细胞的过度生长,修复细胞则是负责纠正细胞分裂中出现的错误,当这两种细胞发生突变时,细胞无休止的分裂下去,最终导致息肉和肿瘤的形成。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就是一种从息肉到癌症的疾病,也是一种极具遗传性的疾病。

它通常是由APC基因突变引起,只要父母中有一方携带该突变基因,子女便有50%的概率继承。

如果说上述的遗传性乳腺癌,还可以通过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前筛查来避免患癌,那么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它的癌变则是几乎不可避免,通常会在30岁左右演变成恶性结直肠癌。

这是因为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其结直肠内部便会形成数百到数千个腺瘤性息肉,在其胃部、小肠等部位也有可能形成息肉,并最终在30岁左右时进化成癌症。

这是结直肠癌患者中较为常见的遗传性形式之一,大多是因为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引起,例如MLH1、MSH2、MSH6和PMS2基因。

这四种基因就是刚才文章中提到的修复基因,负责发现细胞分裂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修复,从而保证细胞复制分裂的准确。

但由于MMR的遗传缺陷,导致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无法修正,日积月累下促使肿瘤的发生。

其患者除了可能患有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以外,卵巢、胃部、小肠、弹道等部位的癌变风险也要比常人更高。

如果携带这类突变基因该怎么办?唯一的解决方式便是提早进行预防性结肠切除手术,从而降低癌症风险。

还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

三、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顾名思义,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皮肤癌,很多人认为黑色素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例如长期频繁的紫外线暴露。

但其实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例,是由遗传性因素引起。

提到黑色素瘤的基因突变,就不得不介绍CDKN2A基因及MC1R基因。

先来说CDKN2A基因,它的主要功能是调控细胞周期防止细胞过度生长。

如果这一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原有的调控机制被破坏,从而使得细胞分裂无止境的增长,提高患黑色素瘤的风险。

而MC1R基因则是由调控皮肤和毛发的色素生成,与肤色和对紫外线的敏感性相关。

所以一旦MC1R基因突变,就会导致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下降,增加紫外线对皮肤细胞的损伤,最终导致个体更有可能患上黑色素瘤。

为什么相较于其他类型癌症,黑色素瘤更容易遗传?

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黑色素瘤的突变基因CDKN2A,直接参与调控细胞的生长,一旦这些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增殖功能失效,直接导致癌症风险提高。

另外就是黑色素瘤的自身特性,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如紫外线照射的影响,从而触发体内潜在的癌细胞发展。

黑色素瘤有提前干预的措施吗?其实也是有的,首先就是进行基因检测,判断自己体内是否存在高风险基因突变。

如果确认有就需要定期进行皮肤检查,尤其是额外关注自己身体皮肤的痣的变化,例如颜色、形状和大小。

在外出时需要使用防晒霜,尤其避免正午时分的阳光直射,穿戴防晒衣物和帽子。

四、前
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于男性身上的癌症,有大约5%-10%的病例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尤其是相较于其他癌症,前列腺癌的家族聚集性较为明显,一旦有家族成员确诊前列腺癌,其后代患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介绍乳腺癌时提到了BRCA1及BRCA2这两种抑癌基因,在女性身上,这两种基因的突变极有可能导致乳腺癌,在男性身上一旦发生突变则是更容易引发前列腺癌。

另外ATM基因在DNA损伤反应机制中也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散发性等前列腺癌患者相比,携带ATM突变基因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后的预后更差,总生存期也会更短。

除此之外上述提到的林奇综合征,携带MMR基因突变的患者,相较于常人也更容易患上前列腺癌。

具体的预防措施是什么?目前较为主流的方式是雄激素剥夺疗法。

也就是说,患者可以通过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从而降低自己的雄性激素分泌,这既可以起到预防性作用,在确诊后也可以降低其生长发展速度。

结语

遗传性癌症的存在,让医学界进一步了解癌症与基因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遗传性因素导致的癌症很不幸,但如果能够掌握科学的手段,也可以将遗传风险转化为对健康的积极管理,最终甚至有可能做到比常人更加健康长寿,你认为呢?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原来是基因“惹的祸” 2022.03.31 北京朝阳医院

https://www.bjcyh.com.cn/Html/News/Articles/65464.html

CDKN2A基因在黑色素瘤中的研究现状 2019.11.08 中华病理学杂志

https://rs.yiigle.com/cmaid/1169831

家族遗传性前列腺癌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 2022-12-12

http://www.cjco.cn/article/doi/10.12354/j.issn.1000-8179.2022.20220166?viewTy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