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寿辰习俗解析:寿有三不过的传统含义

发表时间: 2024-08-30 19:16

寿辰习俗解析:寿有三不过的传统含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过寿上也有讲究。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老人是宝贵的财富,每当老人过生日时,子孙后辈都会给老人祝寿庆祝。

但有句俗语叫:寿有三不过,子孙福气多。这不能过的是哪三种寿?原因又是什么呢?

父母健在,不宜过寿

不管我们长到多大,在父母心里都是小孩,而不管父母有多年迈,也都是我们心中最坚定的依靠。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劳累一生将我们养大,当父母年迈时,我们就该履行赡养义务回馈父母。

但天不遂人愿,当我们有能力让父母过上更好的日子时,他们却已经步入了人生的末年,我们更应该在父母还在时好好尽孝,不留遗憾。

因此这第一不过,就是父母健在,不
过寿。过寿是庆祝自己诞生的日子,可当高高兴兴过寿时,比我们更年长的父母在一旁看着,又何尝不让我们感到心酸呢?

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尊亲在,不言老。

对于讲究的古代人来说,父母就像天和地一般,是值得敬畏的存在。当父母还在时就给自己过寿,是一种僭越的表现。

百善孝为先,孝道文化流传至今,这些习俗和规定依然有着难以逾越的地位,父母在,不过寿不是封建愚昧的表现,而是我们对父母尊重和爱戴的体现。

和这条习俗相关的另一条习俗叫“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这里的庆生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庆祝生日,而是指过寿,也就是说当母亲还在的时候最好不要给自己祝寿。

在古代,医疗条件是非常落后,生孩子对于女性来说无异于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母子平安的情况非常少,许多母亲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于是孝顺的古人决定当母亲在世时即使年龄到了也不祝寿,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对母爱的歌颂。

所以,当父母还在时,我们不妨停止祝寿,而是在生日的时候带着后代去看看父母,让老人享受一下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六十过大寿,九十不过寿

按照传统,人过五十岁庆祝生日才叫过寿,而不到六十岁是不能过⁡大寿的。

《周礼》中写道:六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一百为上寿。只有到了六十岁,才有过大寿这一说。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对于孔子来说,五十过后,人生渐渐步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应该参透人生道理,轻松而享受地活着。为什么五十岁对于古人来说那么重要?

这是因为古代人平均寿命短,活到五十都很不容易,能活到六十更是有福之人。

三十人不知,四十人不晓,五十杀只鸡,六十、七十客来贺。

这句俗语道明了六十‪岁的地位,按理说到了五十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寿了,为什么庆祝方式仅仅是“杀只鸡”呢?

这是因为古代人认为不到六十就大操大办地祝寿很可能导致寿命缩短,这个理由现在听起来比较迷信,但对于古代人来说却需要恪守。

而且按照古代的计算方法,六十年为一个甲子,一个人活到六十,证明他已经经历了一个重要的人生周期。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人一到六十,体内的阳气就会减退;按照现代医学的观点,人到六十身体机能也会慢慢退减。

因此在六十岁的时候祝一次大寿,不仅是庆祝自己到达了人生重要节点,还可以沾沾喜气,让这个特殊的日子更吉利。

六十过大寿这个习俗放在现代社会也有一定道理,老人到了六十岁基本已经退休,有大量空闲时间,儿女也已成家立业,有财力物力为老人操办,因此六十岁是庆祝人生第一个大寿的最好时机。

那么为何九十不宜过大寿,难道也和迷信有关吗?其实九十不宜过大寿是为了老人的健康着想。

老人活到九十岁,固然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但是大办寿宴对于这个年龄的老人来说是一种负担。

人到九十已经是垂垂暮年,适合安静地休养生息,而祝寿是一件热闹的活动,还需要老人亲自出席,这对老人的体力和精力是一次重大考验。

因此当家中的老人到了九十岁,最好的庆祝方式就是一家人小聚一下,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让老人愉悦身心,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能让老人感受到过寿的幸福。

七十三和八十四岁不‏过寿

以上两不过都和传统习俗与老人自身状况有关,那么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不过寿又有什么说法呢?

其实,这和中国古代两个先贤的寿命有关。圣人孔子只活了七十三岁,而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活了八十四岁。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依旧有很高的地位,孔子和孟子也成了从古至今很多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

对于古人来说,在两人过世的年纪祝寿是大不敬,这个传统也流传到了今日。

这不仅仅是出于对两人的敬重,也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在作祟。

民间有句话叫: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在平均年龄不过三十多的古代,活到孔子、孟子的岁数已经是非常难得。

再加上孔子与孟子的圣人光环,人们对于这两个数字就更是忌讳。连两位圣人都在这两个年龄溘然长逝,想必普通人会有更大的风险。

但这个说法不止有封建迷信的色彩,更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内核,比如敬重伟人、谦虚、知足常乐的宝贵品德。

如今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除了遵守传统,我们更应该讲究科学,树立正确的寿命观念。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古今过寿大不同》——党的生活(黑龙江) . 201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