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2 16:41
冬季,天寒地冻,然而此时却又是鱼儿上钩的旺季,冬季气温低,水温也随之下降,但只要将饵料处理好,就会吸引很多鱼类前来觅食。
钓友们纷纷来到水边感受冰钓的乐趣。
然而,有一个问题却让众多钓友懊悔不已,那就是跑鱼。
冬季脱钩、断线跑鱼的现象在其他季节并不多见,那么,在冬季跑鱼究竟是因为哪方面的问题呢?
而要避免跑鱼,钓友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对此,我们一一进行分析和归纳。
首先,我们要分析造成冬季脱钩、断线跑鱼现象频发的原因:
众所周知,在冬季,白天气温也很少会超过5度,而到了晚上,气温更是下降到零下的低温。
然而水面一旦结冰,冰层的温度更低。
而水温不仅影响鱼儿的生存状态,也影响钓鱼过程中的鱼口。
冬季气温如此之低,鱼儿的活性也跟着降低,对于食物的要求和反应也会更加缓慢。
因此,想要在冬季随随便便就能钓到鱼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气温低,水温低,我们需要用极细的线才能将鱼儿给钓上来。
但是,细线虽然可以防止鱼儿感觉到,但也有一个缺点——难以承受很大的力道。
所以,当用力过猛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断线的现象发生。
除了细线易断这一原因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冬季钓鱼时,由于气温较低,我们钓友在穿戴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包裹较厚,因此,在起竿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用力过猛。
最常见的两个场景是:一是钓友习惯了平时在温暖气候中起竿的用力程度,而冬季钓鱼就容易造成起竿过猛;
二是因为天气寒冷,钓友在收竿准备打包时急于归去,容易出现猛抬竿的动作。
这两种情况都是造成脱钩的主要原因,甚至有时候,即使没造成脱钩,严谨的钓友也会考虑到不会二次开口,而将鱼儿给跑掉。
那么,要避免这些现象,该做些什么呢 ?
1. 调整起竿力度。
如上文所述,造成脱钩、断线跑鱼的主要原因就是起竿时用力过猛。
那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钓友就应该调整起竿力度。
在冬季,因为温凉,所以鱼的嘴比较硬,鸽子能感觉到力道就会脱钩。
除此之外,由于冬季水温较低,水面也比较凉,长期待在水中,水对我们手部感知比较麻木,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是不是用足力了。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起竿时更加小心翼翼,不可以猛抬杆,尤其在冬季气温低的时候,要更加小心。
同时,在中鱼后,还应避免猛烈刺鱼动作,可以选择轻柔地提竿方式进行提竿操作。
若是中鱼后不小心将其刺穿,可以将鱼移至水面上再将其取出,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脱钩现象发生。
因为太硬又重的鱼杆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操控感,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在冬季钓一些鲫鱼,不建议大家使用硬又重的大杆。
可以选择相对细软一些的鱼竿,将操作轻柔地提竿方式应用于垂钓过程中,就能很好的防止脱钩现象发生了。
因此活饵对于鱼来说更具吸引力,同时由于真实存在的小虫子等物体更符合自然环境,对于吃饵和中途脱饵或者跑鱼等现象要明显少得多。
同时,在选择活饵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并选择那些较为活泼的小虫子等物体进行使用,这些活泼的小虫子等物体遇到鱼儿有可能非常强烈地引起鱼儿进食欲望,会对这些虫子形成强烈的捕食行为。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深度选择适合该深度下真实环境下的小虫子,这个小虫子对于该本地来说是“本土”,它对鱼儿的诱惑力可想而知,以及吸引能力自然是本土活饵最好的。
同时,要抓住冬季光照时间短的特点,在早晨8点之后、阳光最大之前或者下午四五点钟之后或者阴雨天时进行打窝,这些时候光照比较少。
但是如果大家在使用的时候仍是出现了脱鱼现象,那么可以尝试换大号饵,同时增加饵料数量,以及选择更适合于捕鱼情况的一种方法——轻松提杆法——这种方法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来说会非常有效且成功率非常高,对减少因紧张而导致过大的力量引起裂口程度有着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