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0-08 11:58
远在山东青岛的祖父过世了。
老家宁夏的亲戚们得到消息时纷纷发来消息说要去山东参加我的祖父的丧事。
祖父九旬离世,我们全家都很悲痛,但是祖父在世时曾嘱托家人白事从简,所以我们举办的这场丧事是“喜丧”。
喜丧和传统的丧事有着巨大的差别,之前学过一些山区丧事的传统习俗,当时对这些丧事文化也有过讨论,但是当我真正参与到喜丧中时,却有着一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些都是我祖辈传下来的习俗,难道就是他们对祖父最基本的尊重吗?
我的祖父是第一批人民军队中的一名老兵,我曾听父母提起过祖父当年参加过保家卫国的多次战争,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祖父都参与过。
但是当时年幼无知,我对此并没有很深层次的理解。
后来长大后,我才知道祖父参加的战争都是怎样悲壮的壮举,也知道了祖父是怎样从军队中脱离出来的。
祖父曾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一直想要报效国家,参加人民的解放事业。
不过后来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祖父觉得现在国家已经基本上稳定下来,自己已经为国家守了好几年的底,想要回家的时候,组织上给他安排了一件事情。
他当时的家乡在宁夏,而祖父则是山东人,那个时候宁夏的缺水情况非常严重,当地的人民为了引水灌溉农田,灌溉家庭,就向国家申请了修建引水渠的政策。
国家为了缓解百姓于水深火热的境况,给予了在宁夏一带实施这一项政策的省份财政方面的补贴。
而祖父正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他负责根据受益户的家庭经济情况发放补贴。
祖父当时在山东时是一名农民,后来到了宁夏后就成了半农半工的状态,家里人都从他这份工作中看到了国家的关怀。
听说祖父要回山东后,一直在宁夏生活的父母就非常不舍得祖父离开,说他现在的生活也很好,不如就留在宁夏继续为老百姓做事。
只要他们的日子能过得好,那祖父和他们的也一样过得很好。
祖父当时的家人也苦口婆心劝祖父留下来继续在宁夏干下去。
但是祖父心里还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乡,他说:“先辈们为这片土地流过汗水,我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但是祖父又觉得宁夏这片热土也让他和家人们收获了温暖和情谊,于是就说:“我留在这里也不会忘记曾经和先辈们为这片土地流下的汗水,我们的根就在这片土地上。”
直到祖父去世,他的话就成了他最后的一句遗言。
祖父的遗嘱上写道:“我的心永远在山东的家乡,但我的身体却留在了宁夏。”
所以在祖父去世后,我们全家就把祖父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埋回了土中,这样也方便今后的祭祀。
前面说到喜丧和传统的丧事有很大的区别,当我第一次参与到这场丧事中时,可以说是云里雾里的,甚至都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我从老人们的口中了解到了家族现在举办的丧事是因为祖父临终前嚷嚷的“白事从简”,于是家人就举办了这样一场喜丧。
老人们告诉我,宁夏的丧事一般要至少在村子里摆上三天的桌子,前两天家人会守尸安葬,第三天才能摆桌子请人赴宴。
而山东这边的喜丧一般也不会摆桌子,只会在家中给那些前来吊唁的人准备一些水和水果就足够了。
初步了解情况的我就觉得,既然祖父临终前说了白事从简,那么这也算是从简了,只是比宁夏的情况更从简。
但是后来了解到真正的情况后,我才知道这简并不是从简了这么一点。
村子中有人问我:“你家的丧事只有一天吗?”
我表示不知道,因为我来山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这位大爷接着又问道:“我听说你们宁夏的丧事要摆个三天桌子,是不是真的?”
我点了点头。
大爷说:“这就不足为奇了,凡是守孝的,谁还不是三天一桌的,怎么我们家的丧事就不能三天一桌了?”
我一想,确实是,只要守孝,丧事怎么着也得三天一桌啊,这就很奇怪了,一天的丧事真的不能算丧事吧?
后来了解到,原来我家举办的喜丧,还真的不算丧事。
这场喜丧的全名叫“一日丧”,还有一名叫“零八丧”。
这场一日丧就是在一天内举办完丧事,而零八丧则是在一个晚上进行丧事。
而且村子中有这样规定,凡是要守孝的,丧事必须得是三天一桌,所以只有不守孝的才能选择一日丧或零八丧。
当时我就问我父亲:“要是家里有人不想守孝怎么办?”
父亲说:“那就提前和村子里的老人说一声,这样就能变成一日丧或零八丧。”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日丧或零八丧。
要是祖父还在的话,估计也不愿意被别人说这场丧事都不是丧事。
祖父之前对家人说白事从简,但是没有说过要一日丧。
喜丧和一日丧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不是和祖父的自由选择有关?
祖父在世时曾说过:“我的丧事从简就好,不过可以请村里的亲友来帮忙,做完准备就好了,你们只要祭拜就好,我听着。”
听着,是什么意思?
这只是他的一句玩笑话吗?
我们家人都知道祖父从前的性格,他会希望来的人能吃好喝好,但是不希望花费太多的财力。
所以白事从简既不是一日丧,也不是零八丧,而是村里人来帮忙后,简单的准备一些东西,然后祭拜完当地的习俗后送走就好了。
所以我们这场丧事走的是当地的习俗。
当地的习俗是告知亲友后,经过几天扎根,等到丧事准备完后,送灵回来后,进行祭拜后丧事才结束。
而且当地的习俗还是比较简单的,一般只有丧事的家人才能穿丧服,其他的家人是不用换的,出来后也不会穿丧服。
所以我们这场喜丧走的也是当地的习俗,只有来的人会穿丧服,家人则不会穿,只要祭拜完了丧事就结束了。
但是后来有一些农村里的人来村子中参加丧事后才知道,原来家人不穿丧服是因为举行的是“只是丧,而不是丧事”这句话说的也是准确的,这场丧事仅仅是葬礼的简单形式,并不是丧事了。
村子中的亲友也明白,只是这场丧事还是一日丧,于是听说的亲友们纷纷拿出红包来给家人们进行随礼。
这家人虽然知道来的人都是看在祖父的面子上才来的,但还是开始收红包,因为这样不太好意思,后来又没收红包,因为祖父的遗愿是不要太麻烦。
这些家人也都是村子里的亲戚,这样没收红包的话会伤了大家的面子,后来经过家人商量后,决定红包拿到后就用来做点心给大家吃。
但是不仅仅是亲友们想要给红包,连村子中的人也纷纷想要给红包,但是由于一日丧时间短,来的人听说家里人不收红包后,便想着给点礼钱,家人不收,没想到村子中的人也不收。
不要人情不要钱,这可把祖父带来的人们给闹得人心惶惶的。
祖父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家人们最重要的遗愿,我记得家人们曾说过:“为了祖父最终能够过上安稳的日子,也为了他曾经奋斗过的国家,我一定会努力工作。”
后来回想起来,这句话是多么的朴实无华,却是多么的朴实,有多少人都在为了家庭、为国家不断努力着。
所以如果说村子中一日丧是对祖父的尊重,那么家人们没收红包算不算对祖父的尊重呢?
对于传统丧事来说,一日丧是对传统的一种简化,也是一种对传统的不尊重。
所以有人对一日丧进行赞美,觉得这才是我们现在的丧事应该有的样子,简简单单,不浪费资源。
也有很多人认为丧事应该有丧事的样子,这才是对祖先的尊重。
不同的观点定会吸引出不同的评论,但是不管怎样,一日丧终究是和传统丧事有所不同的。
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对我们自己的祖辈有所尊重,而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就伤害到祖辈们的孝心。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