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11-12 22:14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看到一段说茶视频,讲解老丛水仙。
期间,浓墨重彩形容了一番丛味。
“真正的武夷山老丛水仙,树龄很老的那种茶,能出很鲜的海苔味、特殊苔藓味、还有木头的味道……”
看完后,差点懵圈。
什么?对方到底在讲了啥?
为什么明明说的都是中文,却有一种看天书的感觉?!
对方口中的木头味,倒是好理解。
老丛水仙随着树龄增加,内在纤维日愈粗壮。
春茶季时,采下标准青叶回去加工后,能做出独特木质丛香。
悠远森林般的木质香,浑厚且有穿透力。
那是年久日深的产物,树龄不足的水仙,哪怕泡到尾水也能浮出草木香、粽叶香、微微的木质感。
但和真正的木质丛香相比,并不在同一层级,不能混为一谈 。
《2》
退后一万步看,再简短说一下苔藓味的事。
对于“苔藓丛”,它的气息谈不上好闻,而是带有植物潮湿偏沤的气味。
一闻到这股闷闷的,类似金鱼缸没换水的潮湿苔藓植物味。
闻着会让人产生不好联想。
论来源,很多专门选择“雨水青”加工的水仙,其实更容易做出这股怪味。
它的形成与树龄老不老,没有半点牵连。
何况从大分类看,苔藓味属于怪味,并非真正意义的茶香。
从怪味、杂味、异味,再到阳春白雪的曼妙茶香,差距可不小!
不过圈内对“苔藓味”老丛的吐槽,已不是一天两天。
早已经,成了一则旧闻与旧谈,没有多少新鲜感。
相反是海苔味那段描述,倒是听得新奇。
这么多年来,倒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用海苔味形容老丛水仙。
并且,在那段视频底下,另有一段“玩梗”回复。
“福建是靠海,但武夷山不在海边……”
看到这,脑海中的思绪百转千回。
说起武夷岩茶的海苔味,关联项其实不少。
话说,海苔味老丛、海鲜味岩茶,是怎么回事?
其实,品质正常的岩茶,不可能闻出“海的味道”。
若有,那基本也是怪味、串味、变味茶。
譬如,个别地方受到土质影响,产出来的茶和武夷山的岩茶比,一喝就是一股土腥味。
譬如,岩茶没存好,严重跑气,受到周围存茶环境的杂乱气味影响,生出难闻的海鲜味。
这样的奇怪气味,光是闻着就让人感到可怕,气息不清爽纯正,何谈放心喝茶?
《3》
海鲜味对岩茶而言,是妥妥的怪味。
但烤海苔味,情况另说。
因为,不少岩茶的干茶,凑近去闻,经常会闻到烘焙香。
包括烤瓜子香、烤板栗香、烤坚果香、烤海苔香等。
本质上,那是因为植物蛋白经过高温反应后,生成的美拉德反应。
从而,散发出浓郁香气。
当你拿到一泡茶后,先仔细检查干茶,凑近闻香。
从干茶条索上闻出近似烤坚果、烤海苔的香气,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但从茶香来源,这仅是岩茶的焙火香,与老丛水仙的丛香没有牵扯。
哪怕是闻起来干爽舒适的烤海苔香,也不能代表老丛水仙的丛香。
从焙火香,再到树龄香。
它们的来源不同,形成机理不一,当然不能随便混淆。
至于说,老丛水仙该不该出很“鲜”的海苔香?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海苔是紫菜加工后的产品。
将紫菜烤熟后,再加入调味制成的海苔,是很多人爱吃的零嘴零食。
结合海苔的出身,开篇那段视频的描绘实在让人费解。
很鲜、好鲜、特别鲜的“海苔味”究竟为何物?这着实是过于抽象,没法让人理解。
代入简单理解下,如果单纯是指新鲜的“鲜”。
说实话,新鲜海产品的味道,在没有烹饪加工前,那股咸咸腥腥的海水味,不是那么好闻。
如果是指代鲜味的“鲜”,勉强还能沾点边。
不过,武夷岩茶毕竟是茶。
一杯好茶的鲜爽、爽口、鲜醇、清鲜,与海鲜的鲜味,不是一个概念。
一个来自海洋,一个来自山野。
细品感受起来,天差地别。
《4》
喝岩茶,鲜爽感的存在,让不少茶友感觉很微妙。
不少人会在下意识间感觉,经过高温焙火的岩茶,不应该,也不可能在存在鲜爽感……
但这种想法,未免将茶味的“鲜”,想得太狭隘。
泡茶喝,并不是只有那些细芽嫩叶为原料的明前绿茶,才能突出浓浓的鲜爽。
以“开面采”为原料,经历做青与焙火的岩茶,茶味照样要保持“鲜”与“爽”。
体现在,当你尝入茶汤时,第一感受非常鲜醇。
茶味之中,鲜、甘、爽、润等体验,齐头并进,细啜感受汤水,用舌头去推动茶汤,汤感又特别稠,带有浆感。
类似一锅用料珍贵的山菌汤,里面放了无数种干菌。
加入山泉水后持续熬煮成浓汤,简单调味后尝一口,那份鲜醇胶质汤感,美妙极了。
另外,岩茶的“鲜”除了体现在喝茶时,还出现在回味里。
咽下几杯茶后,回甘生津出现,喉间特别清爽。
伴随着几分细幽花香、草木香、粽叶香等山林清鲜气息,涤荡在口腔内,特别舒爽。
《5》
老丛水仙的“老”,体现在树龄老。
身为小乔木品种的水仙茶树,真实树龄积累达到60年以上,才有资格叫做老丛。
不满60年,但超过30年的是高丛水仙。
再往下,资历更年轻一些的水仙,市面上更常见,是大宗水仙。
由于树龄积累足够老,能让老丛水仙呈现不一样的魅力。
除了在圈内让人津津乐道的浓郁丛香,极致醇厚绵柔的汤感实力,以及不俗的耐泡度外。
还有一点,值得重点补充,那就是老丛水仙的鲜爽感。
正岩坑涧山场出身的老丛水仙,在做青走水顺畅,焙火到位的前提下。
一泡好老丛,哪怕是焙到足火,茶汤咽下后,依旧鲜醇满满。
留驻在喉间的甘爽纯净气息,是一股浓郁的山野之鲜。
这股独特的喝茶感受,好似茶界“老顽童”那般。
树龄虽老,但好茶本身的鲜活本性,依旧保持着难得的赤子之心!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