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快节奏的呼市生活,人们都在忙什么?

发表时间: 2024-12-20 04:37

快节奏的呼市生活,人们都在忙什么?

这几日大家最大的感受除了:早晨冷、天气好、阳光在线之外,有没有发现“噼里啪啦”声音增多了。

梳个头发静电了,脱个衣服静电了,碰到别人也静电了,撸猫也被电!网友笑称,人都快被电麻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空气过于干燥,今日呼和浩特的最小湿度是43%。

为什么偏偏我容易被“电”?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苦恼——

“都在一个环境下生活,我摸什么东西都容易被‘电’,家人则不会,这是为何?”

“其他人之间互相接触都没问题,但一碰到我的皮肤就会被‘电’一下,难不成我有‘带电体质’?”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特殊体质,大概率是你的皮肤太干燥了。

皮肤越干燥,人体体表电阻越高,静电电荷容易累计增加,一旦接触到其他人或物而瞬间释放,就有种被电“打”到的感觉。

相反,越水嫩的皮肤,静电更容易通过身体被导入地下,不容易积累静电。

防范“被电”

到底哪些招数靠谱?

说了这么多,

到底怎么做才能不被“电”?

结合前面提到的静电成因,

招数可分为两派:

一是避免积累过多的静电

二是及时转移积累的静电

为此,

网友给出‌了诸多解决办‮法‎,

我们来逐一分析其可行性。

首先是源头上“避免积累过多静电”的؜办法——

方法一:增加空气湿度

推荐指数:★★☆

通常来说,室内维持40%~50%的相对湿度,既让人体感觉更舒适,也能降低家中发生静电冲击的可能性,只需加湿器搭配湿度计,或在家中放置盛水的水盆,便可达到要求。

局限:仍然有一定“被电”的概率,且只能在特定的室内环境使用,不便携。

方法二:做好身体保湿

推荐指数:★★★

每天及时涂抹身体乳来加强保湿,尤其把握好洗澡后的3分钟,此时及时涂抹保湿产品,效果更持久。其中,最容易“被电”的手部,日常可适当多涂护手霜。

针对头发容易产生静电的问题,建议使用滋润型洗发产品,保持头发清洁;适当涂抹护发素、精油,避免用含酒精产品;选择不易产生静电材质的梳子(如木梳或角梳)等,少用塑料或金属材质梳子等,都能帮助缓解。

局限:身体乳等带来的水分子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需要及时补充。

方法三:

选择不易起静电材质的面料

推荐指数:★★☆

衣服的面料与静电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聚酯纤维、羊毛等面料在摩擦后特别容易产生静电;棉、麻、丝等材质相对不易产生静电。

家中地毯、毛毯、沙发布等面料的选择也同理。

局限:冬天高频出现的羊毛衫、羽绒服、摇粒绒外套等,大多为易产生静电材质,很难完全避免。

有个小办法:可以在容易起静电⁤的衣‎物之间,增加一层棉质衣物,静电会大大减少。

方法四:

洗衣使用柔顺剂

推荐指数:★★★

清洗容易摩擦起静电面料的衣物时,用织物柔顺剂浸泡衣物并干燥后,能减少纤维物质之间的摩擦,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防静电。

局限:有些衣物不支持水洗;对于部分很久才清洗一次的衣物,效果维持时间有限。

方法五:除静电喷雾

推荐指数:★★☆

电商平台上颇受欢迎的除静电喷雾,称“适用于各种面料的衣物,能瞬间去除衣服静电”。

为此,有多位科普博主对相关产品进行评测,发现部分产品确实能起到一定抑制静电的效果,有的产品除静电效果还可维持到次日。

局限:不同产品的除静电效果参差不齐,有的产品要求大面积喷洒,算起来性价比不高;还有的产品成膜效果不佳,不但稍微摩擦就没了,而且衣服湿哒哒的,穿着体验感也不好。

方法六:钥匙代替手指“放电”

推荐指数:★★★★

贴身携带的钥匙,并不会和我们身体产生放电现象。

‏在准备碰金属物体时,用手指肚捏住钥匙的金属部位,再用钥匙尖端触碰物体,我们和钥匙始终在同一电位上,相当于让钥匙代替指尖去承受放电过程,就能实现“无痛放电”。

局限:家里是密码锁,没钥匙?其他可随身携带的金属小物件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实在没有,摸墙也是一招。

未来一周呼和浩特气温如下:

近期天气干燥,气象火险等级较高,请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原《不少呼市人最近老是“噼里啪啦”的!人都快麻了...》

阅读原文

来源:活力新城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