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3 20:30
作者 | 张可沂伽
周末,阳光正好,我和朋友到家附近的公园遛弯,看到好多宝妈带着小宝宝在开心地玩耍。这时,5岁的小男孩奇奇,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乐乐手里的变形金刚玩具,那眼神里全是喜欢。乐乐妈妈也看出了奇奇的心思,不时地引导乐乐:“宝贝,把你的玩具给这位小弟弟玩一会儿嘛,要学会分享哦!”
可乐乐,就是不为所动。乐乐妈妈可能觉得有点尴尬,突然就一把夺过变形金刚,“就玩一下嘛,又不会坏,妈妈平时怎么教你的,要学会分享呀!”这一下,乐乐可不干了,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咱们平时,总是跟孩子说要分享,分享好吃的、好玩的,这样才会更快乐。但这样做真的对吗?像这种强行抢夺式的分享,只会让孩子觉得分享是件痛苦的事,以后更不愿意分享了。
其实,除了分享,还有些观念,家长也别总是给孩子灌输,不然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可不好,容易让孩子变得软弱没骨气。
第一个,就是别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打击自家娃的自信心。
就比如说小宝吧,刚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拼音小测验考了98分,老师还奖励了他一朵大红花。小宝高兴坏了,兴冲冲地拿着卷子跑回家,等着妈妈夸他。结果妈妈看了一眼卷子,就严肃地说:“才98分啊,离满分还差两分呢,说明你还得努力,可不能骄傲。我听说隔壁晨宝考了100分,人家都没炫耀呢。”
小宝一听,瞬间就泄气了,脸上的笑容也没了,看着试卷上的98分都觉得刺眼。他本来想找妈妈要个礼物的,结果妈妈不但不夸他,还批评他,这下他更没动力考100分了。
很多家长,都受老一辈思想的影响,觉得“满招损,谦受益”,对孩子总是严格要求,生怕夸一句就骄傲了。还总拿“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这样无形中就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越来越自卑,明明自己做得很好了,也会不断怀疑自己,变得越来越没骨气。
自信心,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人际交往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孩子每取得一点小进步,咱们的一句“你真棒”“你很努力了”,都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鼓舞。每天给孩子一点这样的暗示和激励,对孩子的信心和性格塑造都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个,别总要求孩子必须懂事,不能不听话。
在家里、在幼儿园,家长和老师们都说:“小朋友们要乖一点,要做个懂事的孩子。”确实,孩子乖一点、懂事一点,大人能省心不少。但不懂事的孩子呢,就容易惹妈妈不高兴,惹老师批评。慢慢地,“乖巧懂事”就成了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了。
可是,“乖巧懂事”这些是我们成年人的标准。孩子在成长阶段,只能被迫接受。一味地要求孩子乖巧懂事,一方面会压抑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孩子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的,家长却告诉他要乖、要懂事、要听大人的话。孩子心里明明很想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但为了显示自己懂事,就压抑了自己的想法,去讨好大人。另一方面,如果总是要求他懂事,凡事不争不抢,孩子就会失去上进的动力,变得越来越不自信。长期下去,性格上的缺陷就会慢慢显现出来,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也不利。
所以,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表现自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平时多跟孩子聊聊天,让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积极去争取。在要求孩子懂事的同时,也别过分压抑了孩子的本性,要顺应孩子的性格发展。
第三个,别总灌输“成绩好才有好未来”的观念。
很多人说:“寒门出贵子”,只有认真读书、好成绩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家长们也经常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但其实,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多方面因素造就的。即使咱们不能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经济条件,也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就算家里穷、成绩不好也没关系,咱们还可以在情商、认知、家庭教育这些方面下功夫。这样孩子同样可以拥有比别人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成功可能。
在涉及到孩子个人爱好、性格和成长过程的问题上,咱们别把大人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咱们要用爱来呵护他、滋润他,让每一个小天使都能快乐成长。
说起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就做过一个实验:他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发展前途者”,并将名单交给老师。结果,这些被选中的学生,在老师们的关注和鼓励下,成绩真的有了显著提高。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说明了鼓励和肯定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还有,根据一项调查显示,那些经常在家庭中获得肯定和鼓励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普遍都比其他孩子要强很多。所以,咱们家长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肯定哦!
总之,“穷养”还是“富养”都不是关键,“怎么养”才是最重要的。咱们要找到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和方法,在关注孩子物质需求的同时,更不能忽视他们的精神需求。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有出息、有担当的人!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