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06 20:48
大部分人都想追求成长与进步,但有些人却不知不觉地走上了“废掉”的路。
那,人究竟是怎么废掉的呢?
其实,这往往源于几个看似不起眼,实则致命的习惯。
首先,沉溺于“轻易获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是废掉的第一步。
人们总爱寻求用很小付出获得很大“回报”的偏方,哪怕这回报只是虚拟的。
比如,沉溺于游戏,在虚拟世界中加快时间流逝的速度,让“成功”来得更快;或是沉迷于种马小说,意淫人能轻易获得想要的东西。
更有甚者,走向赌博、吸毒等违法道路,只为那轻易获得的“金钱”和“爽”的感觉。
这种行为会不断提升人的“兴奋阈值”,让人越来越难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长期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其现实生活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往往较低,甚至可能出现社交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只接收“低信息密度”的信息源,也是废掉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更愿意接收那些无需太多动脑的视频、图片,以及深度较浅的娱乐、八卦、体育新闻等。
而对于那些需要思考后才能吸收的信息,如课程、知识框架、分析报告等,却敬而远之。殊不知,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如果长期隔离这部分内容,基本也就隔离了进步的可能。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低信息密度内容的人,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往往较差,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再者,习惯用“错位成就感”麻痹自己,也是废掉的一个常见现象。
有些人习惯于拿自己擅长的东西和别人不擅长的东西比较,从而获得“比别人强”的错觉;有些人则习惯于拿别人做事情A的时间来做事情B,来假装自己在事情B上做得好。这种错位成就感虽然能暂时满足人的虚荣心,但却无法带来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此外,过度依赖“既有可行路径”,也是导致人废掉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工作中,有些人习惯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后再也没想过如何改进,只会机械地重复。这种没有改进、没有剔除糟粕的意识,会让需要重复的东西越来越多,消耗时间也越来越长。
到最后,虽然看上去每天做了很多事情,但其实一点进步都没有,还挤占了进步的空间。
最后,封闭“强化学习”的通道,更是废掉的致命一击。
在学习或接受信息中,有些人只愿意执行最简单的第一步,却不愿意执行接下来更为复杂的巩固和应用流程。
只听不说、只看不写、只学不练,还麻痹自己说学到了很多东西。实际上,这种“浅层”的学习遗忘极快,有时还不如不学。
比如,天天学英语却从不写英语文章;天天刷知乎却从不写答案、写总结。
人要避免废掉,就要远离轻易获得的虚拟成就感、主动接收高密度信息、摒弃错位成就感、勇于探索新路径、开启强化学习通道。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真正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废掉一个人,却往往是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