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赏析网

邹市明重归赛场,透露创业挫折与积蓄流失背后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24-12-17 16:20

邹市明重归赛场,透露创业挫折与积蓄流失背后的故事

文|西九

编辑|司徒


从天才拳手到商界企业家。

创业7年,邹市明一败涂地。

自称花完上亿积蓄的邹市明夫妇,未来该何去何从?

01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世界拳王

贵州的大山,绵延不绝。

这里闭塞封闭,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出世界冠军的地方。

但世界拳王邹市明,就出生于这里。

14岁时因为被女孩们欺负,让瘦小的邹市明产生了要保护自己的想法。

起初他练的是武术。

在一次拳击推广活动中,他被一位拳击教练看中。

当时除了这位教练,体校的其他人都不看好他。

因为他不具备练习拳击的基本条件。

练习拳击对身体比例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臂展要大于身高。

邹市明并不符合这个要求,过于瘦小的他,在拳台上根本撑不过一个回合。

但教练正是看中了他这点,因为瘦小的身体会更加灵活。

2000年,他进入国家队,成为国手。

刚开始不会对抗,那就从挨打开始。

在日常训练中,对方的拳头像雨点般打来。

即使他动作再灵活,也免不了被打到。

躲闪不及的时候,最先挨揍的部位就是鼻子。

那时候受伤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鼻青脸肿的脸,他连血都懒得擦一下,眼神中只有必胜的决心。

为了变得更强,他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将每一个细小的技术动作做到精益求精。

力求将自己身材小的劣势,转化为灵活快速的优势。

200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他,在雅典拿了一块铜牌。

这是中国拳击首次在奥运会上拿到奖牌。

他也从此开始了拳王的“争霸之路”。

在实战中,他将武术的动作与西洋拳击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邹市明风格”。

他出拳又快又狠,在台上就像一只捕猎的美洲狮。⁤

2008年,他在北京奥运会上拿下中国第50金。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次卫冕。

2013年,他与职业拳击公司签约,正式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

在辉煌的时候,他前往美国训练,经纪公司安排专机迎接,准备高级晚宴。

当地媒体以“邹市明入侵美国”为标题。

这一切,都见证着他职业生涯的光辉时刻。

2014年,33岁“高龄”的邹市明拿下WBO蝇量级(112磅)的国际特设金腰带

大众称他为“天才拳手”“世界拳手”。

在无数个赢得荣誉的时刻,他都有机会宣布光荣退役。

保住自己拳王的脸面。

但他没有这样做

“那时候我很贪心,贪心每一次比赛的机会,每次出发都是在和自己较劲。”

2017年,36岁的邹市明输给泰国选手‪。

他知道,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

这次失败,宣告了他的退役。

按理来说,像他这种级别的拳手,即使退役,也能当个教练,吃穿不愁。

但他偏偏走上了创业这条路。

02从冠军到企业家

两次奥运会冠军,两次金腰带获得者。

拳击给了邹市明无穷无尽的勇气和自信。

这份自信,支撑他走上了创业的路。

其实,早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他就已经是副处级了。

如果一直待在体制内,后面应该也会有安稳的生活。

但他的字典里,从没有“享乐”两个字。

否则也不会有后来拳台上无数辉煌的时刻。

他和妻子都是敢想敢拼的性格。

两个人都出生于贵州,在一场活动中相识。

妻子毕业于北大,精通经贸管理。

2016年,夫妻俩就已经开始为商业版图布局᠎,创立了莹皓和邹轩两家公司。

2017年正式退役之后,夫妻俩就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创业上。

创业初期,邹市明一直改不了自己的“职业病”。

曾经在拳台上,他的拳头说了算。

只要拳头够硬,别人就得听你的。

但是到了生意场上,就完全变了一副样子。

人情世故、商场利益,他一下失去了世界冠军该有的自信。

每天看着手机上的巨额扣款短信,焦虑、自我怀疑,经常压得他喘不过气。

好在妻子一直陪在他身边。

他不懂得生意场上的经营之道,但妻子懂得。

所以夫妻俩分工合作。

他负责专业的拳击训练方面,而妻子则负责在前方开拓道路。

为了筹集创业资金,两人先后卖掉了多处房产。

夫妻俩的付出曾有过高光时⁡刻。

2019年,公司的市值超过6亿。

但投资有风险,创业更是需谨慎。

两人在上海开的拳击馆,渐渐失去了市场。

当热度褪去,冰冷的场馆也在预示着夫妻俩创业的失败。

邹市明身上的难得之处就在于,每当你觉得他要倒下,要爬不起来的时候,他总能绝处逢生

无论是在拳台上,还是在生意场上,都是如此。

03重返擂台勇敢面对

2017年那场比赛,差点夺走他的双眼。

眼眶多发性骨折‪、轻度白内障

持续剧痛,左眼视力0.1.

医生诊断:“若想完全恢复正常非常困难,并且可能留有后遗症。”

即便差点以双眼作为代价,他也是始终不曾真的离开拳击。

2019年,他当选新一届上海市拳击协会会长。

今年奥运会前夕,他受邀参加节目《像冠军一样》。

阔别拳台七年之久,邹市明的眼神依旧凌厉。

无论是开拳馆,还是上节目,他的初衷始终只有一个:

想影响更多孩子,同时,也为拳击正名。

拳击不是野蛮人的游戏,而是勇敢者的挑战。

即使创业失败,多年积蓄终究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他仍然在最新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分享了自己创业的感悟。

他毫不避讳承认自己资金流断裂,“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也表示自己会“‍捏紧拳头再出发”。

12月15日,他在微博上发文:

“2025年我会继续‘拳’力以赴,咱们拳台上见!”

七年之后,昔日拳王重新出发。

他用时间证明,拳击不是打架泄愤,而是智力、体力和心态的多重博弈。

结语

英雄也许会迟暮,但热爱永远不会褪去。

从拳台到生意场,再从生意场到拳台。

像是一种轮回,又像是一种宿命。

不知道他的眼睛,现在是否经得起残酷的比赛呢?

期待再次在拳台上看到邹市明吗?

部分参考资料:

新华社|邹市明眼疾病情初步确诊,医生称完全恢复正常非常困难

中广网|邹市明:汗水与艰辛铸辉煌

搜狐体育|邹市明:受益于从小习武 佳绩源于技术特点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