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5 15:20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每天都被无数的信息包围着。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手机、电脑、电视和其他媒介中获取信息,然而这种获取方式更多时候是浅阅读而非深度阅读。我们快速浏览新闻标题,翻看社交媒体的帖子,甚至在书籍中只是草草一瞥。然而,阅读深度的缺失正在悄然影响我们的思维能力、认知深度和生活质量。这种现象长此以往是否会导致人类大脑退化——人变蠢?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杞人忧天。
深度阅读是指读者专注于某一文本,充分理解其内涵,分析其结构,并与自身的知识体系结合的一种阅读方式。这种阅读需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投入和思维参与。深度阅读的目标不仅是获取信息,更是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相对而言,浅阅读是一种快速、表面化的阅读行为,通常局限于对信息的机械提取,而非深入理解。浅阅读适合处理短时间内的大量信息,例如阅读新闻摘要或浏览社交媒体。然而,浅阅读的弊端在于,它难以让我们对信息产生深刻的记忆和理解,更不用说批判性和反思性了。
神经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在六千多年前,读写能力的习得使得人类大脑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回路。这个回路最初很简单,用来解读基本信息,比如一个人的畜群中有多少只山羊,到现在进化为高度复杂的可以阅读的大脑。大脑通过阅读促成了一些最重要的智力与情感过程的发展,包括知识内化,类比推理与推断;换位思考与共情;批判性分析与洞察力的产生。随着人类转入数字化模式阅读,以上每一个重要的“深度阅读”过程都可能面临威胁。
人类的阅读回路不同于视力或者语言,它不是通过基因蓝图获得的,而是需要环境来形成。而且,它会适应于环境的要求,不同的书写系统和所用媒介的特点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如果主导的媒介倾向于快速、多任务导向的阅读过程,且适合处理大量信息,就像如今的数字媒介一样,那大脑形成的阅读回路也会如此。结果,我们会花更少的精力与时间去进行慢速耗时的深度阅读,就像推断、批判性分析与共情。
随着浅阅读的普及,许多人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难以集中,思维深度逐渐退化。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而是与浅阅读的特性息息相关。
深度阅读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更是塑造认知能力、提升人类智慧的重要途径。它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成为许多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然而,深度阅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获取知识,还能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培养深度阅读能力呢?
深度阅读的首要条件是选择值得阅读的书籍。经典文学、哲学著作和高质量的非虚构作品(如历史、科学和社会学书籍)通常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能激发深度思考。例如,《国富论》、《人类简史》和《百年孤独》等都适合作为深度阅读的材料。
兴趣是深度阅读的重要动力。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会让阅读更加专注且愉悦。例如,如果对心理学感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弗洛伊德、荣 格或卡尼曼的作品。通过兴趣引导,可以逐步扩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确定固定的阅读时间。深度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制定固定的阅读时间是培养这一能力的重要步骤。比如每天晚上花30分钟或每周周末花两小时专注于阅读,能帮助你形成阅读习惯。固定时间有助于减少外界干扰,并逐渐提升专注力。
设定合理的阅读目标。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每月阅读一本书或每周完成若干章节。这不仅可以激励自己持续阅读,还能在完成目标后产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学会精读和泛读结合。深度阅读并非仅仅依赖逐字逐句的精读。对于书籍的核心章节和关键内容,可以精读,深入思考其内涵;而对非重点章节,可以快速浏览,以获取背景知识和整体框架。精读与泛读的结合能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批判性思维。深度阅读不仅是被动接受信息,还包括主动分析和评价内容。例如,阅读一篇论述时,可以问自己:作者的观点是否有逻辑漏洞?与其他作品的观点有何异同?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你深入理解书籍的内容,而非停留在表面。
标记和做笔记。阅读时可以用笔标记关键句、核心观点和引人深思的段落,并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或疑问。此外,可以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总结每次阅读的核心内容,记录自己的反思。这不仅加深了记忆,还能在以后回顾时更容易掌握知识脉络。
远离干扰。深度阅读需要安静和专注,因此选择一个不易受干扰的地方非常重要。例如,书房、安静的咖啡馆或图书馆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在阅读期间关闭手机通知和其他电子设备,确保注意力集中。
使用纸质书或电子阅读器。相比于手机或电脑屏幕,纸质书和无干扰模式的电子阅读器(如Kindle)更适合深度阅读。它们减少了干扰,让你更专注于阅读内容。
进行深度反思。阅读完一段内容后,可以花几分钟思考以下问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与你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了冲突或补充?这些内容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反思能帮助你将阅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与他人分享讨论。将阅读的内容与朋友、读书会成员或在线社区进行分享和讨论,也是深化理解的重要途径。通过交流,你可以听到不同的视角,从而拓展自己的思考范围。同时,向他人讲解时,你会更加清晰地组织自己的观点。
深度阅读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不需要一开始就要求自己读难度极高的书籍。可以从简单的、有趣的内容入手,逐渐提高阅读材料的深度和复杂性。例如,可以从小说阅读开始,随后尝试传记、历史书籍,最终进入哲学或理论性较强的著作。
深度阅读的本质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在阅读中,保持好奇心非常重要。每一次阅读都可以被看作一次对新知识、新世界的探险。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非任务,这将大大提高你的专注力和阅读质量。
尽管浅阅读有其局限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毫无价值。在信息化社会中,浅阅读是一种必要的技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获取信息。然而,浅阅读和深度阅读需要平衡。如果完全依赖浅阅读,我们的大脑将失去深入思考的能力;如果只进行深度阅读,我们可能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
理想的状态是根据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例如,在工作中快速浏览新闻和报告是必要的,但在闲暇时,我们可以通过深度阅读来补充精神营养。
在神经科学中,有一个不随年龄改变的古老规则:用进废退。当应用到阅读大脑内的批判性思考时,这是一条充满希望的原理,因为它暗示了选择的作用。阅读大脑发生的变化还没有结束。我们要赶在阅读方式的变化根深蒂固前去发现并解决问题。正如Maryanne Wolf在他的《不深度阅读,人就会变蠢》一文中提出的那样,“我们需要培养新型的大脑:一个无论在数字还是传统媒介中都能进行深度思考的“双语”阅读大脑。许多事都取决于此,包括民众能否在一个活跃的民主国家中换位思考、辨析真相,我们的孩子与孙辈能否欣赏与创造美,及我们自己能否超越如今的信息过剩,获得足够的知识与智慧来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
总之,深度阅读的缺失确实会让人“变蠢”,但这一现象并非不可逆转。通过意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我们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获得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浅阅读和深度阅读并非对立,而是互为补充的工具。让我们在信息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用深度阅读滋养智慧,用浅阅读适应节奏,从而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本文根据网络资料综合整理。